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28.第 28 章(2 / 2)


75分啊……那跟我岂不是一个水平。

虞璁点了点头,又开始看文科题。

按照他之前交代的法子,这文科题考古今之通,变革之论。

虞璁要的,就是能帮助自己推进近代化变革的能才,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有这方面的才学,就可以进入朝廷报效国家。

与其说是选拔天才少年,其实就是在打捞流落民间的天才,给他们一个科举以外的机会。

科举的改革,要推迟四年,今年开始全国通告并传播规范参考书籍,明年到大后年都用来给考生备考,并流通样卷,让他们更清晰的认知自己是考文还是理。

虞璁甚至能脑补出来,到时候全国上下刷题补课的迷之景象,搞不好最后的状元大省,还是在江浙那一片经济发达的地方……

杨一清在设计文科题目的时候,更注意把题目和如今‘实业兴国’的方针,以及‘知声堂’、‘云禄集’二新立场所设定的时事捆绑。

由于皇上指定了让徐阶来负责文科的评审,他还特意请人把杨左侍郎唤来,两人共同商讨了一番。

这城南新设的农贸商贸市场,在赵大人的规划之下,现在功能区分的更加清晰明了,但百姓们未必能知道这些。

知声堂明日将详谈介绍这陛下赐名的‘云禄集’,回头再一考试,也能帮助陛下带动京城百姓对此市场的了解。

“总体来说相当不错,”虞璁放下卷子,满意道:“这卷子保密工作要做得好,五日后知声堂放消息,十日后一批批的进去考试——上午两个时辰,下午两个时辰,直接把卷子派人印刷翻印,留适当的空白出来,供他们答题。”

“印刷?”杨一清茫然道:“皇上想印卷子?”

“不错,这负责印刷的宫人先拘在一出,不得外出,吃饭就寝都在院内的房子里,派人日夜守着,”虞璁回忆着高考和自主招生的制度,解释了许多细节,又叮嘱道:“这来考试的如果人多,便开放知声堂作第二考场,上午文下午理,过时不候。”

回头跟陆炳交代一声,让他派人去维护考场秩序。

就算有人想作弊……也未必能做得出来说实话。

无论是京城还是全国,都没有理科教育的基础,所有能读书的士子都是四书五经翻来覆去背大,哪里懂这些东西。

也正应如此,这猝不及防的一出考试,才更能烈火炼真金的寻觅天赋异禀的能人。

杨一清吸取了之前几次开会的经验,此刻也掏出小本本来,把皇上讲的许多规矩都一一记下,心里暗自称赞不已。

“回头出了成绩,把结果给朕过目一眼。”虞璁想了想嘱咐道:“若真有能人异士,切记,不论男女老少、出身如何,都算成绩作数,朕到时候要亲自见他们一眼。”

没想到的是,这一考,还真考出个老相识来。

未来之事暂且不表,待杨一清走了之后,虞璁想了半天,发觉一切都推进的相当舒服。

说到底,是自己基础工作做得好,又笼络了高层的这几个带头的大臣,下面的人自然不敢怠慢或有异心。

批完折子之后,陆大人也终于结束了三个时辰的辛苦工作,匆匆回来陪皇上用午膳。

他风尘仆仆的,衣袍上还沾着灰土,一看便是策马疾驰后被风卷上的。

黄锦知趣的退了下去,免得听见皇上谈公务机密之事。

鹤奴跟一堆形形色色的大小官员打完交道,登记的手腕都酸了,一想到皇上昨日的嘱咐,也略有些忐忑的过去吃饭。

三人围着餐桌坐下,倒有种小家庭的感觉。

虞璁山珍海味吃腻了,索性让宫里包了各种口味的饺子,再来一盆疙瘩汤,卖相淳朴但也滋味甚好。

但司礼监那边怕是会错了意思,一碟饺子里每一只的味道都不同。

一开始还是寻常的三鲜菌菇、虾仁鸡蛋,后头从萝卜羊肉、鲅鱼小葱逐渐变化到鲍鱼海参,燕窝甜瓜,一整盘吃下来,完全没有重样的。

朕真的不是这个意思……

皇上一边默默感慨着真是奢侈啊,一边同他们一起聊天喝酒吃饭,中间陆炳想起了什么,慢慢道:“今日出宫办事的时候,我瞧见公交车了。”

“嗯?”虞璁眼睛一亮,吃饺子都忘了蘸醋:“怎么样?坐的人多吗?”

“坐的人多,看得人也多。”陆炳认真道:“我还下马问了问,说是一开始就零星几个二流子敢上去坐坐,后来下车后说果真价格也就几文钱,还可以从城东坐到城西,现在都抢破头想尝尝新鲜了。”

“不会超载吧?”虞璁想到了什么,略担忧道:“秩序如何?”

“赵尚书之前想到了这点,每辆车上都配了带刀的侍卫两人,一个收钱一个数人,人满了就不放了。”陆炳解释道:“车夫也提前跑了好几趟路线,现在哪怕两辆车碰了面,也不会把路堵死,都是个中好手。”

“那就好,”虞璁松了口气,喝了口汤道:“要不咱们三个,下午去坐公交车试试?”

-3-

皇上是一天一个主意,一拍脑袋又一个主意。

他们还能怎么办呢,当然是惯着他呗。

刚好这宫里给鹤奴又新做了一身衣服,明蓝绸缎套在身上,更显得肤白如雪,像是个养尊处优的公子哥儿。

虞璁身穿玄紫通袖配四兽朝麒麟袍儿,腰束四指宽鎏金茄楠香带,脚踩粉底皂靴,束了长发束为长脚幞头,端得是一副官老爷的模样。

不过像他这么年轻的官老爷,恐怕京城可并不多见。

三人又从西南侧秘道出宫,慢慢悠悠去了东城。

相比第一次出宫的惨痛经历,现在当真是好了很多。

赵大人自从得知皇上经常秘密出宫之后,就嘱咐官吏时刻巡查管理城中的清理情况,起码不让百姓再把排泄物到处乱倒。

三四个月前就开始清理沟渠,扫洒后再铺设排污管道,眼下虽然还没有完工,也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

皇上坐在马车上观望了半天,咦了一声道:“这街上的乞丐流民,还真的少了许多。”

陆炳嗯了一声,解释道:“自从工部事情多了之后,原来的人手就不够用了。”

不光如此,由于田产在不断地回收和发还,现在无业游民也有六七成能在京畿附近重新靠种田为生,想来未来几年京城都难有饥荒之类的事情了。

马车停靠在车站的不远处,鹤奴小心的把虞璁扶了下来,两人一瞥就看见了那长长的队伍。

……老北京公民秩序这么好的吗?

虞璁一歪头,看见刚才被挡住的一个小吏,正持了木刀在旁边巡逻。

想来是赵大人的主意吧。

老百姓们没见过公交车这玩意儿,也不懂坐车和等车的规矩,这个过程肯定要靠规则和监管来培养,让大家都养成习惯。

等再过五六年,城里的人们都熟悉了公交车的往来,到时候哪怕身边没有官吏监督,不守规则的人也会被白眼和叱责,因为到了那个时候,公民素质也已经提升和稳固了。

“你过来一下,”他笑着招招手,示意小吏过来。

当差的冯二正漫不经心地管控着大家乘车的秩序,一听见有人唤他,回头一瞥,竟是个乌纱帽的官大人,旁边竟然还站着那不苟言笑的陆指挥,向来是个大人物了。

“参……参见……”他略有些慌乱的站直了,又不知道该怎么打招呼。

“不必多礼,”虞璁笑吟吟的挥手,示意他放松些:“这京中,如今现在有几条线路?”

“回大人,试运行结束之后,一共设了十六车四条线路,基本覆盖了整个京城,基本上每天都人满为患,”冯二当初便被训过话,把这些早就记得滚瓜烂熟:“其中内外环线路各有一辆公交车,专供女子老妇搭乘,以保护清誉。”

“相当不错啊。”虞璁点了点头,正想问句什么,突然听见了洪亮的响铃声。

这铃铛是好几个大铜铃同时摇摆作响,又有纷纷扬扬的马啼声接连而至。

随着马车夫熟练的收紧缰绳,公交车缓缓停下,在站台附近停稳。

一个身着官服的小吏把头伸出车门旁无栅栏的窗外,高声呼喊道:“只许上来五个,排队上车!”

人群中传来纷纷的叹息声,十来人的队伍缓缓往前移动,头五个踩着阶梯上了车,还拿了准备好的铜钱,投进了开缝的木箱子里。

“赵大人当时在知声堂嘱咐了,凡是私收车钱被发现的话,举报者可以得五两银子的奖励,”冯二见这官老爷和蔼又宽厚,大着胆子道:“不过百姓没家底的也不敢讹钱,现在都相安无事,还没出过什么乱子。”

虞璁听到这儿心里一喜,瞥了眼鹤奴。

鹤奴麻利的掏了碎银赏他,又回头试探道:“咱还坐不?”

“不坐了,排队也够麻烦的。”虞璁想了想道:“陆文明,我之前想找个有宅邸田亩的地方,专供杨大人他们那边研究些七七八八的,你可有推荐的地方?”

陆炳想了想道:“这事儿交给我来办就好,不必担心。”

“嗯。”虞璁点头一笑,拖着鹤奴买糖葫芦和驴打滚去了。

等两人捏着糖人回来,虞璁一摸口袋,脸色忽然就变了:“完了,我新佩的那块翡翠坠子不见了。”

恐怕是刚才在人群里拥挤了一会儿,不小心给弄掉了。

这东西虽然对皇上而言没啥,也不算很贵,但是在虞璁眼里不比故宫的哪一个展品差,真弄丢还怪心疼的。

陆炳神色微变,安抚道:“不必紧张,回头送你一个。”

鹤奴看向他,憋着笑佯装看风景。

就在这时,远处忽然传来一声轻唤:“请问,这是您的东西么?”

虞璁回过头去,只见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郎,正拿着他的翡翠玉佩,神情平和又恬淡。

“诶,是的,”虞璁笑道:“多谢。”

那少年脚步略迟缓的走来,似乎有些跛足。

虞璁接了玉佩,又道了声谢,关切道:“你还好吗?”

“这个么?”那少年垂眸望了眼腿脚,故作轻松道:“不碍事,娘胎里带出来的。”

鹤奴在一旁相当快的掏了金叶子,跟着感谢了几句。

少年也没有推辞,仅垂眸一笑,便再度开口道:“我还有事,先行告辞了。”

虞璁望着他的背影,忽然感觉哪里不太对劲。

总是有一种……莫名熟悉的感觉诶。

杨慎在国子监呆了许多日,才渐渐从惊弓之鸟的状态里走了出来。

他原先受尽折辱,还被逐去西南,如今再回京中官场,不光许多人不认得,自己也只是强端出肃穆冷厉的神情,其实心里根本不淡定。

没想到的是,自从他得了国子监祭酒的位置,从前的那些狗腿子又嗅着味道,纷纷凑了过来谄媚讨好。

不过这一次,杨大人也算活明白了许多,他也能从善如流的套话躲绊子,再将这些人一一送出去。

皇上点的是修工、医、农三科的大典,同时还要做出能一手握住精简小册子,方便印刷散播。

当年永乐大典修缮的齐全有理,如今再修订也方便了许多。

他在国子监遣走了多余的宫人,整体的效率开始稳定的上涨。

只是……这些事情,肯定是要跟皇上汇报一次的。

文渊阁同明一阁的书都已翻晒完毕,有破损的也已悉数补好,只是暂时收在一处,待整理好了以后再放回去。

杨慎思来想去,也不敢就写封折子递上去,索性再硬着头皮去乾清宫东殿预约了时间,找了个机会去见皇上。

他知道,单是修书这一项,能交给自己便已是委以重任。

可随着经部工部诸项工作轰轰烈烈的展开,还有从王阳明那儿听来的各种风声,他发觉陛下当真是雄心勃勃,未来还将不断地做出各种大事业来。

正因如此,杨慎的心里才渐渐地涌起悔意。

他的野心与才华,都渴望着被接纳和认同。

等这大典修完,他不甘心就在国子监安然的混完下半辈子……这些宏图霸业,也应当有自己的参与才对。

所以这种时候,面子不面子的,也好像算不了什么了。

虞璁上完朝回来睡了个午觉,虽然没陆大人搂着,倒也睡的人都陷进了被子里,鹤奴来叫了三道都不肯醒。

“陛下……”鹤奴无奈道:“您再不起来,这杨大人可就到了啊。”

“杨大人?”虞璁露了只耳朵出来:“哪个杨大人?”

“国子监祭酒,”鹤奴翻着簿子道:“下午来述职。”

杨慎?!我怎么把这桩事忘了?

皇上一个鹞子翻身就下了床,揉着脸道:“快帮我穿衣服。”

他近日同徐阶和其他几个官儿聊天,也隐约得知,这国子监现在运行的是越来越好,有秩序了许多。

顾鼎臣原先被换职时颇为不服,可一见是杨慎接手,也登时哑口无言。

杨慎在正殿里等了一会儿,皇上慢慢悠悠的走了进来。

等一套礼行罢,他才坐在龙椅上慢条斯理的道免礼平身,再赐了个座。

杨慎思忖片刻,仅客套一二,就开始阐述最近的作为。

他的态度不卑不亢,语速平缓坚定,吐字清晰干净。

虞璁听了一刻,心想这高材生就是高材生啊。

有的官儿来述职,啰啰嗦嗦罢了还一口乡音,听的人跟做英语八级听力似的,特别是福建那边提拔上来的官,一旦说不好官话,那基本上两个人没法交流……

但是杨慎哪怕在西南呆了几年,如今也是书香世家的做派,两三句便能深入浅出的讲清各种事情,用词也颇为文雅。

“不错。”虞璁想了想道:“如今的藏书分类,可有细则规章?”

杨慎愣了下,只如实道:“只按照分类编排,没有记录。”

“趁着这个机会,把两个藏书阁的几万本都编录登记下,”虞璁记得自己在小本子上记了图书馆的设想,此刻更是认真了几分道:“朕教你一个法子。”

英国有大英博物馆,有大英图书馆,中国完全可以建造更完整也更辉煌的建筑出来。

等国家全面发展了,这京中旧城都得改建成诸多的大型建筑,原先皇城根下圈的内环,也肯定得往外扩散到三四五六环去——搞不好房子还得涨价。

当下,要先把最基本的藏书都统计整理完善,方便日后重复印刷,造福苍生。

“这群书浩瀚,更应按照大类分好,每一大类再分成小类,并且逐一编号,就如银票般有来有去。”虞璁回忆着自己做图书管理员时的情形,解释道:“可以按十二天干地支来划分,军事一类,经济一类,文字一类,如此细分,才方便随时的整理查找,日后再录入编撰时也方便许多。”

杨慎没有想到皇上能把藏书和票号联想到一起,仔细一琢磨,心里豁然开朗:“臣谢皇上启蒙!”

“去吧,”虞璁笑道:“杨大人也记得修养身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