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13节(2 / 2)


  今日顺风, 小船眨眼的功夫就没了踪影,盛言楚失落的蹲下身,垂头丧气的抓着地上的石子打水漂。

  码头上看热闹的人还没走远,等刘功曹上岸后,几个受了吴记教训的书生气愤地往江面上丢了好些鱼饵, 鱼儿扑腾往水面上游,吃了鱼饵转头就去撕咬河里的几具尸体,一刻钟时辰不到江水就红成了一片。

  岸边的盛言楚望着红彤彤的江水忽而有些犯呕,趁着血腥味飘进鼻子前,他忙塞了一颗薄荷糖进嘴,又拿了一颗给孟双。

  孟双见过太多血腥的画面,眼下这种小场面根本就吓不到孟双,不过孟双还是将薄荷糖吞了下去。

  薄荷糖清爽冰凉,舌头舔两下再吸一口冷气,格外的刺激。

  孟双只觉这药丸十分的醒脑提神,若是日后在外跑公务能带着这药丸,定能事半功倍,思及此,孟双少有的跟盛言楚讨要起东西来。

  盛言楚笑了笑,将小公寓里的薄荷糖都拿给了孟双,孟双来而不拒,一股脑收下后,孟双抬手拍了拍盛言楚的后脑勺。

  “刚才要不是我拦着你,你可就要闯大祸了。”

  盛言楚惊诧的抬眸:“?”

  孟双跟着坐在岸边的青石板上,正色道:“你人小,怕是不清楚朝廷上处置地方官员的一些民间习俗,吴记外家是皇商旁支,近几年金家风头正盛,杀一个小小的吴记算不得什么,就怕金家日后将这事往郡守大人头上堆,故而刘大人才找了江湖上的莽徒之辈让这些人对吴记下手,金家若想要报仇只管去找他们。”

  “那这跟我有什么关系?”盛言楚疑惑不解。

  孟双又丢了一颗薄荷糖进嘴,慢悠悠道:“那些莽汉歹人都是一些不要命的货色,个个手上都不干净,你若此时和他们说话,会叫有心人以为你和他们是一路的,到时候屁股后边有得是一堆烂摊子等着你。”

  盛言楚‘啊’了声,楞了半天才定住神:“孟双大哥,那些人你可认识?”

  孟双惊疑的盯着盛言楚:“你问这个干什么?”

  “不干什么。”盛言楚摇摇头,胡乱找借口:“就是觉得他们来去自由好潇洒……”

  他总不能说他觉得其中有一人像巴柳子吧?

  孟双呵出一口白气,笑了笑语重心长道:“我知你这样大的孩子很是敬佩身挎弯刀浪荡天下的枭雄,但楚哥儿你得拎清现实,那些人乃邪道之人,整日都过着舔刀口的凶险日子,他们和征战沙场为国卖命的将士截然不同,你若向往,日后去临朔郡城可以让郡守大人带你一观城中将士风采,你何须——”

  “孟双大哥…”盛言楚喊停欲往老妈子路线发展的孟双,抻着下巴看着来往的船只,叹气道:“我不过是一时好奇罢了,既你跟我说了道理,我以后多加注意就是。”

  还好他没将巴柳子的事说出来,不然孟双怕是要拿着刀追上去。

  孟双一噎,他也没想到自己对着盛言楚会说出这么一大段的话,衙门里的冷面衙役之首的孟双一时也陷入了沉思之中。

  盛言楚一心想着巴柳子的安危,因而没有相谈的意思,一大一小两人就这样坐在岸边吹了一下午的冷风,直到天色渐黑码头上挂起喜庆的灯笼,两人这才想起自己竟痴坐在码头这么久。

  -

  赶在年节,刘功曹办事速度极快,吴记被杀后,刘功曹将静绥衙门的人全召集到了院里,见到从前跟在自己身边伺候的孟双,刘功曹眼前一亮,当场命孟双站出来担任静绥的县丞。

  孟双顿时欢喜不已,先不说从一个衙役头子擢升为县丞有多难,最主要是县丞是良民身份,若孟双在其位做得好,日后还有机会换掉祖传三代的胥吏贱籍。

  跪谢过刘功曹,孟双一个男儿郎险些掉眼泪,刘功曹拍拍孟双的肩膀,颇有深意的道:“从前你伺候本官时,本官就有意提拔你,可惜你身份过低……”

  孟双按着腰间的大刀长身而立,犹豫后还是问了出来:“那为何大人今日会想到让小人代为掌管静绥大小事务?”

  刘功曹捻起下巴短须,淡笑道:“上半年可是你送盛言楚去郡城认父的?进了郡守府后见了不该见的人后亦没有多嘴多舌,故而大人觉得你能胜任县丞一位,等过了年新上任的县令到场,你好好表现,争取早日拿到良民文书。”

  “多谢大人提点,小人明白。”孟双拱手深深一拜,等刘功曹打道回府后,孟双立在原地拿出一枚淡绿色的薄荷糖放置手中,薄荷糖一入嘴,鼓鼓沁人心脾气味深入人心。

  -

  得知孟双当上县丞,最为高兴的是赵蜀.

  腊月二十八当天,赵蜀放下笔一个劲的拉着盛言楚玩衙门方向走,盛言楚正坐在榻上捧着热乎乎的鸡汤在那思考乡试题,好不容易破题提笔开整,赵蜀突然蹿上来打断了他的思路,他不骂人就算了,哪里肯陪赵蜀去衙门领之前交上去的一百两银子。

  见盛言楚不爽的背过身奋笔疾书,赵蜀讪讪的退到一边,梁杭云不动声色的将赵蜀往外拉。

  到了盛家廊下,梁杭云才小声道:“楚哥儿做题的时候,赵秀才千万别往上冲,楚哥儿最烦的就是有人打断他做题……”

  其实是个读书人都不喜外人打断自己的思路,只不过盛言楚在这方面的暴脾气更厉害。

  赵蜀昂着脖子偷看了一眼歪做在那拧着眉头写字的盛言楚,微微红脸:“我也是一时着急想去衙门拿回那一百两银子罢了,我家婆娘这些天总问我来盛家干嘛,我不好说我要写对联挣银子,取回那一百两银子我心里要踏实些,不然我心头总觉得挂着事……”

  主要还是怕婆娘发现他借了盛言楚一百两银子。

  梁杭云笑了笑:“俗话说‘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赵秀才不若再等等,待会和贵哥儿将春对子卖出去,到时候我跟贵哥儿一道陪你去县衙讨钱。”

  赵蜀感激不已,忙乐颠乐颠的进书房继续帮程以贵整理春对子。

  盛言楚将手中试题做完后,伸个懒腰,见隔着一道帘子里的三人还在忙碌,顿觉自己袖手旁观不太合适,便走过去提出帮忙写对子。

  适才他一口气写了好几千字,手腕有些酸胀,让他一遍一遍抄写对联怕是有些不现实,不过他可以想对联,读出来让三人抄写。

  春对子想卖出高价,端看对联读起来的寓意好不好,有些对联虽朗朗上口字意斐然,可惜过于老掉牙,因而盛言楚加入出对子,三人立马换上新的红纸等着盛言楚嘴里的金句。

  今年盛家屋子里也起了火炕,此刻烧得暖和,盛言楚只穿了件薄袄,思虑一会便摇头晃脑说出一连串好听寓意又深刻的对子。

  “盛小弟,你说慢些——”赵蜀手下的笔飞快的游走,笑道,“我若是有你这样的文采,我还画什么避火图,赶明儿天天上街写对子。”

  盛言楚拿着棍子掏了掏火炕边上用砖头垒起的小火盆,小火盆里此刻丢了几个生红薯进去,将生红薯翻了个边,盛言楚回过头道:“赵兄可别高捧我,赵兄出的对子亦有一番风情滋味。”

  在场全是读书人,都能听懂盛言楚话里的调侃,梁杭云闻言笑得比较腼腆,倒是程以贵毫不遮掩的哈哈大笑:“楚哥儿想的对子高雅新奇,赵秀才的对子用词缠绵,若是摆出去定会受城中含春姑娘们的欢喜,各有千秋……”

  赵蜀觑了眼自己写的‘锦瑟横床敬相守,烟灯摇影等梦休’,顿时脸红成了一片。

  越到年底,各中情绪交织,有人买盛言楚那种规规矩矩的春对子,亦有人四处搜罗赵蜀写得这种带点颜色的小诗文,女子拿来藏着慰藉自己,男子则买一二首回去和妻子在被窝里温存互诉情话,或是记下艳词后再去勾栏院装一回风流书生。

  总之,赵蜀写得诗词很有市场。

  盛言楚在康家时就深受康夫子对对子的‘折磨’,因而练就了不换气都能说上百对对联的本事,等他干了喉咙喝茶歇息时,程以贵三人也紧跟着放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