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六百零二章清廷的选择(1 / 2)





  奉天皇城养心殿,慈禧连忙召集了众位大臣议事。

  这些日子军机处的公文一道接着一道上奏,先是华兴军增兵葫芦岛,紧接着科尔沁草原又发现华兴军骑兵,现在驻扎在朝鲜的华兴军又横渡鸭绿江。

  慈禧看着这些军报,脑袋都快要炸掉了。这哪里都是军情,分明就是一道道催命书。

  文武大臣在朝堂上各站一边,每个人的脸色都跟苦瓜一样难看。

  慈禧一肚子的闷气,刚在帘子后面坐下,就对着满朝的文武大臣嗔怒道,“都给本宫打起精神来,一个个垂头丧气的像是什么样子,大清还没有亡呢!”

  “太后息怒,奴才知罪!”

  大臣们全部诚惶诚恐的跪了下来,连帘子前面的小皇帝都跟着打了个冷颤。

  他今年都过了十二岁,但还是一副没长大的意思。慈禧的嗓子一抬高,他跟着就全身乱颤。

  “恭亲王,你不是说今年沙皇就会大举报复新中国吗?怎么现在一点动静都没有了?”

  慈禧的一双杏眼瞪得浑圆,狠狠的盯着恭亲王。

  “太后,奴才已经派人和俄罗斯大使询问过了。他们的沙皇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去年欧洲大乱,俄罗斯下面的一个藩国闹着独立,沙皇把注意力都放在那里了。太后不用担心,臣再想办法联络沙皇。咱们只要再坚持一段时间,一定可以等到沙皇大军支援的!”

  恭亲王连连叩头禀告,心里暗骂老毛子的不讲义气。当初明明说还要一起对付华兴军,现在却只忙着自己的事,对大清完全不理不顾。

  他可是前后给沙皇松了不少的古董字画,全都是从北京紫禁城带出来的精品。现在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恭亲王心里都揪成了一团。

  “等,等,就知道等。我们到底还有多少的时间?华兴军眼看着就打上门了啊!”

  慈禧一听这敷衍了事的话,心里立马又火冒三丈。

  “太后息怒!请保住凤体!”

  众臣再次叩首,跪在地上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生怕被慈禧责罚。

  “息怒,息怒,你们就不能说点别的吗?”

  慈禧看着这些混吃等死的大臣,怒火更加的旺盛,连胸口都开始上下的起伏。

  “太后,臣有事要奏!”

  李鸿藻打破了朝堂的沉默,叩首行礼后就对慈禧禀告了一声。

  在清廷做官一定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不然跪来跪去的,三两下就让人头晕目眩了。

  “李尚书请起,有事尽管奏来!”

  慈禧稍稍平息下心情,看到李鸿藻有话要说,语气都变得客气起来。

  现在汉人之中,也只有李鸿藻独挑大旗。慈禧都开始有些怀念张之洞,当初实在是不该出于防备之心,处处给他掣肘,让他虚晃了几年的光阴。要是他还在世的话,事情绝对不会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

  “太后,臣记得,明万历四十七年。万历帝发兵进攻关东,总兵力将近四十七万人,而太祖当时仅有兵马两万。但是最终,萨尔浒一战,太祖大获全胜,一举奠定我们大清在关东的基业。此次华兴军虽然来势凶猛,但是只要我们沉着应对,就一定可以将他们各个击破!”

  李鸿藻一口一个太祖,好像他的祖先真是满族人一样,反而万历皇帝却成了外人。

  “李大人可有具体的应对之策?”

  慈禧当然知道清太祖打过的胜仗,萨尔浒之战可是奠定满清基业的重要一战。

  其实明军号称四十七万人,实则只有十万人之多。但是十万大军对付两万的清军,被鞑子们各个击破,也是满丢人的事情。

  “太后,我们可先派使者假意和华兴军求和,不管什么条件都先答应他们。然后再趁着谈判的机会调兵遣将,集中力量先歼灭从山海关来犯的华兴军,然后再回师歼灭从鸭绿江来犯的华兴军,最后再合力围歼从蒙古孤军深入的华兴军骑兵。”

  李鸿藻侃侃而谈,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慈禧也不懂什么兵法战略,只是感觉李鸿藻说的头头是道,暗自也觉得这个法子可以试一试。

  “太后,奴才也有事要奏!”

  李鸿藻的话音一落,荣禄也站出来叩头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