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五百七十章可怜的棒子(1 / 2)





  慈禧听了庆亲王和恭亲王的禀奏,心里又考虑了下李鸿藻的意见,自然而然的选择了支持三位亲王。

  “李鸿藻,你的为国为民之心本宫都明白,但是朝廷的脸面不得不顾。朝鲜国勾结洋人,落井下石,不得不给予重重处罚!出兵朝鲜的事情就由醇亲王负责,你们满人关东新军新建,还没有立下什么功勋,这次正好能派上用场!”

  慈禧的心里在乎的可不是肚子,在她看来,面子远比肚子要重要。饿死几个人不要紧,但是丢了脸面,那就是事关国体尊严,不得不争!

  “奴才遵旨!”

  醇亲王跪地领命,得意地撇了李鸿藻一眼。扳倒了张之洞,朝中也只剩下李鸿藻这一个汉人重臣,他和恭亲王、庆亲王的下一个目标便是李鸿藻。现在只有打仗才能掌握更多的权利,当然,要打仗也只能选朝鲜这样的软柿子。

  朝鲜国王要是知道,此时有两路兵马都在准备对他用兵,估计这位可怜的棒子头领也会被吓尿了裤子。

  此时朝鲜正处于李氏王朝的统治之中,国王李熙还是个十六岁大的少年,为李氏王朝的第26代君主。

  这位棒子的新国王性格懦弱,在乔志清的那个时空里,他也是个众生受人操纵的人。先后被他的父亲大院君、妻子闵妃以及日本人摆布,形同傀儡!

  此时掌握棒子国大权的正是李熙的父亲大院君,他并没有做过国王,原来只是皇室的旁系。

  只是棒子国的第25代国王去世后,大院君和老国王的妃子勾勾搭搭,这才让他的儿子当上了朝鲜国王。

  大院君还算是一位有作为的摄政王,儿子当上皇帝之后,他就更加的大权独揽。

  他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改革利弊,对外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想要在全球化的潮流中,让李氏王朝偏安一隅。当初在国内还曾屠杀上万天主教徒,引起美国、法国的极大不满。

  后来美、法被华兴军赶到日本后,以日本为基地,还曾率着军舰攻打过朝鲜。

  但是在大院君的坚决抵抗下,最后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匆匆的撤退。最主要还是华兴军进逼日本,后方吃紧,美法也没有使出全力。(在历史上,大院君统帅朝鲜真的打退过美、法的入侵,史称“丙寅洋扰”、“辛未洋扰”。清廷完全可以找面南墙撞死了,连小小的朝鲜都不如!)

  炮击清廷纳粮船的舰队,正是从菲律宾败退的西班牙海军。

  当日菲律宾马尼拉海湾一战,菲律宾舰队损失殆尽,仅仅只有六艘战舰趁乱北逃。

  他们先是在台湾躲避风头,谁知道华兴军随后又发起对台湾的进攻,不得已他们再次向北航行而去。因为日本当时还是美、法、英三国的殖民地,西班牙人也不敢过去抢地盘。只得向北一路航行,最后终于在朝鲜靠岸。

  先前已经讲过,大院君是个极端排外的摄政王,见到西班牙舰队立马又准备豁出去干了。

  但是西班牙的舰长却是个聪明人,并没有和朝鲜开战,而是主动提出和朝鲜合作,为朝鲜所用。待日后收回菲律宾,再结束这种合作关系,离开朝鲜。

  他对朝鲜并没有所图,只是想找个地方暂时落脚。然后派舰队回西班牙向国王禀告,要求国王派出舰队增援远东。

  大院君一看有利可图,便答应了西班牙人的意见。

  正好他对清廷的剥削政策不满,今年清廷再次派出纳粮船,到朝鲜征收粮食的时候。大院君便下令西班牙舰队封锁海岸线,直接把清廷的纳粮船炸个粉碎。

  邓世昌在海上训练时,发现的破船烂木,正是清廷的纳粮船残骸。

  不知道是不是命里注定,杨金旺偏偏就在这个时候和叔父驾船赴朝鲜收购人参。

  西班牙人哪里知道他们和清廷不是一伙人,只要是中国的船只全部开炮击沉。

  也算是杨金旺命大,抓住桅杆,在海上不吃不喝的熬了三四天,最后被邓世昌所救,竟能缓过命来。

  其实西班牙舰长派出的求救船早就抵达西班牙,但是西班牙国内此时正爆发了“光荣革命”。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被流放到了巴黎,国内正处于无政府的状态,哪里有人会在乎远东的这一点利益。

  这些还梦想着重新夺取菲律宾的西班牙海军,不知道得到这个消息后,还会不会继续选择在远东待下去。

  北京总统府

  乔志清在青岛只逗留了一下,陪着魏子悠在海边的沙滩上,吹了吹海风,捡了一些贝壳,第二天就匆匆返回了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