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八十章黄豆烧猪蹄(1 / 2)





  林雨时客客气气,等看着刘家的马车走远了这才回头看了一眼巧雨。

  “都记下了?”巧雨点头,又补充了一句:“姑娘放心,就算我有疏漏的,秦嬷嬷定然也记得清清楚楚。”

  刘夫人来的整个过程中,秦嬷嬷就如同壁画一般在旁不吭一声,林雨时当时没多想如今听到巧雨这般说,现实一愣,转而才明白了义母孙氏的良苦用心。

  秦嬷嬷确实是孙氏得用之人,孙氏也确实是担心她才把秦嬷嬷送到了这边。说是给秦嬷嬷养老,然而秦嬷嬷不过五十多岁的模样,身子硬朗得很。依着林雨时看,再过个十多年谈养老也不会晚。

  孙氏全然是怕她在梧州没有个依靠,这才送了秦嬷嬷的。

  林雨时在心底默默领下了孙氏对她的情,回头就让边田去打听这位刘夫人的来路了。虽说,这位刘夫人已经自报了家门,可此人贸贸然上门定然是有所求的。只听一些梧州城内的八卦也就算了,这不是什么大人情。

  怕只怕此人有所求,这只是开端而已。

  晚间吃饭的时候,林雨时忍不住对谢瑜扬感叹道:“现如今,连着旁人的好意,我都要思虑再三才敢接着了。”

  她说着抬头看了谢瑜扬一眼,见他皱着眉头吃面条忍不住偷笑了下,这才又拿着筷子轻轻戳了下对方的手背。“这玉米到底什么时候才有个章程?”

  “就这两天了。”柏杨村主要种植作物虽然以小麦为主,谢瑜扬并不太喜欢吃面条。他吃得颇慢,那一碗面条眼看着就有越吃越多的趋势。因此,说完这话他就对着面条皱眉,“要是没什么意外,明后两天就会有定论了。侯大人提了一个借一还三的主意,我看赞同的人不少。“

  说是侯大人提的,实际上则是谢瑜扬私底下闲聊中透露出来的。这“玉米”的美名早就在谢瑜扬来梧州之前传开了,梧州上上下下多少权贵和大户都盯着这几百斤的玉米种子。僧多粥少,这事情就有些不好办了。

  本朝粮税三成,不算苛刻。属于丰年会有些结余,小灾小祸的话,也够农户勉强度日。

  “借一还三?”林雨时不太懂这话的意思,不由问了一句。

  谢瑜扬看着碗中已经发胀的面条,彻底没了食欲。他干脆地放下筷子,认真跟林雨时讲这里面的玄虚。

  为了推广玉米的种植,朝廷是给出了不少的优惠的政策的。例如种玉米的头三年,只需要交一成办的粮税。只这一点就足以让不少人心动了,更别提一些隐晦的好处了。

  至于借一还三的意思就是,府衙的这六百多斤种子都是借的名誉发放下去的,今年借一斤,等到收成之后要还三斤。这样第二年府衙就能有近两千斤的玉米种子了。

  两千斤的种子在渝州整个地界来说肯定还是不够用的,这不是多难的算术题,林雨时想了想才道:“渝州有九县二十八村,两千斤的种子也是鱼入大海。”

  “还有粮税呢。侯大人让人算了下,算上粮税,加上县里收购的一部分玉米,到时候每县最起码要保证分配到一千斤的种子。”谢瑜扬说着舒了一口气,“也照例是借一还三。”

  侯尚俞并非只图眼前利益的短视之人,这些天城中不少人私下找他都被他给拦了回去,颇有些实干的架势。这也是谢瑜扬当初会选择梧州的原因之一。

  只要这政令发布下去,三年之内,梧州绝对会是一派新气象的,到时候侯尚俞估计也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了。

  “按照之前的预想,梧州这边三年内玉米的税收都将用于推广玉米种植上,三年后玉米就按照正常粮税来收,那时候差不多就能惠及周边各处了。

  按照这样的发展模式,玉米以不同的州府为基点,三年左右的时间就能够辐射到全国各处了。

  谢瑜扬说着舒了一口气,再低头看碗中的面条就道:“饭凉了,我这几日胃里难受要尽量避免冷食。”

  林雨时只笑眯眯看着他交代巧雨把这没动几筷子的面条拿去后院喂客栈看门的狗,这才慢吞吞道:“大哥只吃这点,晚上怕是会饿。”

  谢瑜扬听了这话几乎想要伸手摸摸肚子了。不要说晚上了,他这会儿都还饿着呢。

  可是面条他实在是不想吃。

  林雨时逗了谢瑜扬一句,见他无意识低头瞧肚子的模样,不由心软想起了巧雨拿来的芦荟膏和五花茶,就又道:“我去厨房看看还有什么吃食,咱们这小院子里虽然没有灶间,却有个小炉子,我给大哥做点东西吃吧。”

  这时候已经过了饭店,客栈厨房里剩下的东西都不太新鲜了。林雨时身份特殊,她要进厨房客栈的人也不好拦着。幸而,她转了一圈看到竟然还有泡好的黄豆,大约是准备明天磨豆浆,点豆腐的。林雨时要了小半碗的黄豆,又要了一个猪蹄,准备给谢瑜扬做黄豆烧猪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