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41节(2 / 2)


  孙老头也有些头疼, “这啥人哪。挑学生也不挑聪明的。”

  孙先生摇头,“人家不是不挑聪明。他是看中秀儿是个姑娘家。”

  孙婆子眼睛瞪圆,“你是说他想收了秀儿?”

  你还别说,孙婆子还真琢磨开了,要是陆先生真看中他孙女,也不是不可以。陆先生要是娶了她孙女,他孙子以后也有人指点了。将来考上功名不成问题。

  她突然想到那县令,摇头,“哎,不行不行,咱秀儿比他女儿都小。而且他应该有婆娘吧?咱秀儿哪能给人作小呢。不成,不成,绝对不成。”

  孙先生没想到他娘这么能联想,抚了抚额,“娘,你瞎说什么呢,有你这么糟践孙女名声的吗?陆先生的女儿是县令,他想教出几个女官,将来能跟他闺女互相帮衬。不是你想的那样。”

  孙婆子老脸一红,嗔他一眼,“你自己说的不清不楚,还怪老娘。”

  孙老头转回刚刚的话题,“咱秀儿要是拜他为师,将来还能嫁人吗?”

  古人一直信奉女子无才就是德。许多人都认为读太多书的女子心会野。更不用说秀儿将来还要抛头露面去京城参加科举。

  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些下不定决心。

  这关系到秀儿的一生,如果选错,就没有后悔药吃,不得不慎重。

  孙老头看着儿子,“要不然咱们问问秀儿?这毕竟是她一辈子的大事。”

  孙婆子剐他一眼,“说啥说,我看她巴不得去呢。你没瞧见,那县令大人进来,她眼珠子都不会动了嘛。咱们要是拦着她,将来她指不定多怨我们呢?”

  孙老头拧眉,“说什么气话。咱秀儿不是那样的人。”

  孙先生揉了揉脑袋,也很头疼,“要是秀儿真去了,她将来可怎么办?谁给她养老送终?难不成她要在家当一辈子老姑娘吗?”

  孙婆子一拍大腿,“要不然从本家那边过继一个孩子,秀儿就有人养老送终了。”

  孙老头和儿子对视一眼,咦,这主意还真行。两人同时露出一丝笑意。

  话说陆时秋这边,出了孙家就奔下一家,这家姓林。

  早先林家也是泗州城有名的大户人家,可是几年前,父母运货到临安,路上遇到水匪,连人带货都没了。

  为了还父母欠下的货款,林姑娘只能把家中的铺面和宅子全卖了,余了点银子,带着丫鬟在县城租了个院子。

  平日以卖豆腐为生,两人到的时候,她正在店里卖豆腐。

  看到他们,林姑娘以为他们是买豆腐的,“客官,要老豆腐还是嫩豆腐?”

  陆时秋见她脸上带笑,明明是大户人家小姐,比她女儿还要小一岁,却能从容面对困境,对她的心境多了几分喜爱。

  还不等陆时秋表明身份,林姑娘看到囡囡身上的衣服,脸上露出一丝惊喜,看向陆时秋,笑着问,“您可是陆先生?”

  陆时秋点头,“是我!”

  林姑娘双手在围裙上擦了擦,把门面一拉,冲后头提水的丫鬟叫唤道,“来客人了,今天豆腐先不卖了。”

  丫鬟大惊,“才卖两板就不卖了?锅里还剩那么多呢。”

  林姑娘摘了围裙,把丫鬟扯出门面,果断关门,回头冲两人道,“我家就住在后面,可否请二位到我家说话?”

  陆时秋点头。囡囡还是头一回碰见这么爽利的姑娘,心里也多了几分喜欢,笑眯眯道,“当然可以。”

  四人到了林家,这院子不大,院子里正晒着豆子。

  进去后,屋里很简陋,却很整洁。

  林姑娘给两人泡茶,“贵客登门,家里只有些茶叶沫子,怠慢了。”

  陆时秋捧起茶盏,示意她坐下,“你还这么小,就出来谋生了?”

  林姑娘摊了摊手,“总不能坐吃山空。好在我早些年跟厨娘学会点豆腐的手艺,混碗饭吃罢了。”

  陆时秋来前,已经街上的那些人说过这姑娘的往事。

  去年秋天,跟她订亲的未婚夫李公子因为流连青楼,这姑娘便闹上门退了婚。

  退婚退得潇洒,但是却没再定亲。

  这姑娘没有丰厚的嫁妆,大户人家看不上她,她又不肯低嫁,就这么高不成低不就。

  前段时间,得知陆时秋要收弟子,她带着丫鬟去参加。

  陆时秋啜了一口茶说明来意。

  林姑娘有些郝然,“我这……囊中羞涩。”

  丫鬟抢话道,“小姐,豆腐店交给我打理,你只管去读书。小翠一定能供得起小姐的。”

  这丫鬟是林姑娘奶娘的女儿。奶娘得病后,两人相依为命。这也是为什么林家那么多下人,她却只留了这丫鬟在身边的缘故。

  陆时秋笑道,“也不必如此。我看中你的资质,束脩可以赊欠。待你什么时候出人投地,再还我也不迟。”

  一个月五两束脩,这个坚决不能免。再是姑娘家,也不是他闺女,不能惯这毛病。更何况,人对轻易得到的东西往往都不会珍惜。

  林姑娘和丫鬟对视一眼,“真的?”

  原来还可以赊欠?这可太好了。

  “当然是真的。你这丫鬟可以贴身照顾你。你们处理好家里的事情,明日直接去县衙找我。”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