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89节(1 / 2)





  温羡立让林管家等在后跟着,自己则亲自迎引陆峥入府用茶,再三表示感谢。

  陆峥淡笑,“举手之劳而已,经过繁街时,见到先生孤身一人,猜测先生是走丢了,遂请先生用了碗鱼羹,送了回来,先生既未病愈,温大人该多留心些,多派些人服侍先生才是。”

  温羡惭愧道“是”,“身为人子,却没能照顾好父亲,是我疏忽不孝。”

  他刚说罢,却听陆峥又道:“温大人也不必过于自责,大人深受陛下器重,平日公事繁忙,难以一心二用,有所疏忽,也是在所难免。”

  ……若说“器重”二字,还可因他温羡出身寒微,官职却节节攀升,而说得过去,这“公事繁忙”,陆峥是从何得来……他与他,不仅不在一部,还一为文臣,一为武将,近来养伤在府的陆峥,如何得知他公事繁忙与否……

  温羡望向正在用茶的陆峥,见他神色平和,一如来时,没有半点异样,仿佛方才那句话,就只是随口一说,并不含半点深意。

  ……但,真就只是如此吗?

  ……先前在灯火下为救阿蘅受伤,现下又送走失的父亲回府,真都只是巧合吗……阿蘅还是永安公主时,陆峥对阿蘅的亲近言行,他既看在眼里,也有所耳闻,陆峥他,对阿蘅,是真有心,还是真蓄意?

  ……作为大梁朝杰出的年轻将领,陆峥与他父亲军功卓著、声名远播,陆氏如今在大梁朝,名声颇为响亮,与二十年前相比,可谓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当年定国公府出事,属定国公府麾下的陆氏,日渐式微,甚被人叫做丧家之犬,直到陆家在多年后击退北蛮、立下军功,才重又屹立在朝堂之上……

  ……当年曾属定国公府麾下的氏族,大都一蹶不振,唯有陆氏东山再起……陆家……陆峥……

  温羡垂下眼帘,手捧过杯茶啜喝,暗暗沉思了没一会儿,又听厅外传来了父亲的叫声,忙放下茶杯,朝陆峥微一颔首致歉,急走了出去。

  温父原是兴冲冲地提着兔儿灯要给女儿看,可他把宅子里里外外都找遍了,也没能找到阿蘅,着急得不得了的他,一个不慎,脚下一绊,人扭摔在地,那兔儿灯也跟着摔了出去,里头的烛火倒下,燃着了灯架灯纸,粉白的兔儿灯,立被火焰吞噬殆尽。

  温羡看父亲人还没站起,就要急着去救兔儿灯,吓得赶紧上前抱住了父亲,“父亲别碰,火烧着了,救不得了!”

  温父眼睁睁地看着兔儿灯烧为灰烬,瘫坐在地,温羡看父亲颓丧失落得很,好生安慰道:“这没什么的,慕安明日再给您买一个就是……”

  他劝了几句,看父亲仍是呆呆地望着灰烬不说话、也不起来,心中担忧,改口道:“……这就买,慕安这就让人出去买给您!”

  温羡说着就要吩咐知秋出门买灯,却听父亲一声嚎啕,突然哭了起来,“买灯给谁看呢?!阿蘅又不在家里!!”

  苍茫的夜色中,年近中旬的温父,对着为风吹散的灯灰,像小孩子一般,坐在地上伤心地嚎哭着,一手抓攥着身前衣裳,如紧攥着胸膛中疼得要裂的思女之心,泪眼朦胧望着温羡问道:“慕安,阿蘅她为什么不回家啊?”

  第163章 合作

  眼望着老泪纵横的父亲,哽声问他阿蘅为何不回家,温羡心如刀绞,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这些时日以来,他暗中负责统领着查清定国公府谋逆之事,几是废寝忘食地投身于此,肩负的担子重如泰山,面对的重重困难,亦是重如泰山,尽管有那道密文在手,可密文上所指引的查案方向,在这二十年的漫长时间里,几被华阳大长公主彻底抹杀殆尽,每每循着蛛丝马迹,顺查到新的线索,为阿蘅寻查到一线生机,最终总是会断在某处,戛然而止。

  眼看着时间一天天地过去,悬在阿蘅头顶的铡刀,一日日地向下沉落,忧灼攻心的温羡,已是压力极大,再想到人在深宫的阿蘅,乍然惊知自己的残酷身世,知道她深爱的明郎与她隔有不共戴天的家仇,如此重重打击之下,还得日日夜夜地面对欺她辱她的圣上,还得怀着她深恨着的人的孩子,借这孩子暂保性命,心里头该是何等痛苦煎熬,便越发深恨自己无能。

  内外重压之下,心弦紧绷的温羡,每日里不管内心滔澜如何沸灼,人前却都还得装作无事,压下所有痛苦忧灼的情绪,一个人强忍强撑。

  他原已只身撑了许久、忍了许久,可今夜,连日来寄予的厚望,又瞬间化为泡影,父亲的突然走失,也叫他惊急交加、心神震荡,一而再的剧烈刺激之后,现下父亲又因在家中找不到阿蘅,情绪彻底崩溃,像个孩子坐在地上痛哭,问他阿蘅为什么不回家,温羡望着伤心流泪的父亲,那根紧绷的心弦,也似要一触即断,拼命压抑的痛苦忧灼,随着父亲的眼泪不断上涌,人也像是到了即将崩溃的边缘,紧抿住轻颤不已的唇,沉下眸光,用力地将父亲抱在怀中。

  伤心的温父,伏在儿子肩头流泪了好一会儿,忽地感觉到儿子的身体,也在轻轻地颤抖着,他怔怔抬首看去,见儿子的双眸也已红了,哑声问道:“……慕安,你哭了吗?”

  “……没有”,温羡微垂眼帘,边帮父亲拭泪,边极力安慰道,“阿蘅她现在有事不方便回家,等过一段时间,事情处理完了,她就会回来了,还会带着孩子回来,父亲您要好好吃饭,好好吃药,身体康健地等着她回来,不然阿蘅和孩子回来,看见您瘦了、病了,会伤心的……”

  温父被儿子劝得渐渐停了眼泪,他边用手背抹干泪意,边在儿子的搀扶下站起身来,抽抽噎噎道:“你说得对,我……吃饭,我……我自己亲手学做兔儿灯,等阿蘅回来给她……”

  “……阿蘅看见您亲手做的兔儿灯,一定会喜欢的”,温羡安慰着将父亲送入膳室,命家中仆从伺候父亲洗手净面、预备用膳,而后欲走回待客的花厅,却见陆峥就负手站在不远处,想是将方才之事,都看在了眼里。

  温羡暗暗收敛了复杂的心绪,含愧上前道:“叫小陆将军见笑了。”

  陆峥道:“温大人何来‘见笑’一说,我只看到父女情深,心中甚是感动。”

  温羡以待客之道请陆峥留下一起用膳,陆峥却道府中已备下晚膳、改日再来叨扰,温羡摸不清陆峥不久前在厅中那句“陛下器重、公事繁忙”,究竟是无意还是有心,听陆峥说要走,遂借着出门相送,于闲谈中试探着道:“将军先前为救阿蘅负伤,今日又将走失的家父,亲送回府,一再于我温家有恩,在下真不知该如何感谢才好……”

  陆峥闻言淡笑着道:“谈‘恩’字便太重了,都只是举手之劳而已,温大人不必放在心上。”

  “将军高义,在下敬服”,温羡亦笑道,“其实早在在下还是一介白衣书生时,就已闻听将军沙场威名,心生神往,阴岐山一站,将军与令尊击退蛮族,声名大振,一时间大梁上下无人不知,陆氏父子,乃国之栋梁,忠肝义胆,镇卫河山。”

  陆峥道:“丧家之犬得明君信任重用,一洗旧辱,重振家风,自得感恩戴德,为陛下江山,披肝沥胆,死而后已。”

  温羡见陆峥竟自己说出“丧家之犬”这四个字来,且神色平淡,语气寻常,不由微微一怔。

  他二人已走至青莲巷巷口,月色之下,陆峥翻身上马,手勒缰绳,朝温羡道:“温大人是年轻朝臣中的佼佼者,又深得陛下器重,我早有意深交,却因你我无朝事共担,不得机会,如今因为令妹与令尊之事,我与温大人,也算是结下机缘,还望日后多多走动,我无事时上门叨扰拜访时,温大人不要嫌烦才好。”

  “岂敢”,温羡笑着道,“将军肯来鄙宅,在下蓬荜生辉,深感荣幸。”

  “亦是我的荣幸”,马上的陆峥微微一笑,“之前还曾想过,能否有幸唤温大人一声舅兄,却不想,世事惊变至此,但,人世无常,缘分就如天上流云,时散时聚,今日虽一时散了,但也许来日,还有相聚之机,我也还有机会,与温大人,做一家人。”

  陆峥说得这般直白,惊怔的温羡,一时倒不知该说什么好了,又见陆峥执着缰绳、轻叹着道:“我对令妹,确是赤诚一片,令妹如今虽有圣上与龙裔庇佑,但也不过是略挣了四五个月的生机,这些时日以来,我一直在暗思该如何破除令妹生死困境,可思来想去,却苦无良策,温大人若有办法,我愿从旁鼎力相助,担以身家性命。”

  温羡沉默须臾道:“……律法御令,如何改得,在下亦为此事焦头烂额,一筹莫展。”

  陆峥也不追问,只道:“此事也并不急于一时,尚有四五月回寰之机,温大人也不必过于焦虑,令尊应正等着大人用膳,大人不必再送了,来日方长,就此告辞。”

  说话间微一颔首,年轻高俊的男儿,即已挥鞭策马远去,清凉的初夏月色下,马蹄踏踏,衣风猎猎,温羡望着融入夜色的渐远人影,心中沉郁,浮起阴霾。

  他细将陆峥今夜言行,在心里认真过了一遍,不安与疑虑,如细细密密的尖刺,扎在心头,暗查定国公府谋逆案一事,他做得隐秘,可再隐秘,雁过留痕,或也会留下星点痕迹,叫人生疑。

  ……陆峥其人,究竟是真心爱慕阿蘅,为帮阿蘅谋得一线生机,才与他说下今夜这番话,愿与他联手寻求良策,救下阿蘅的性命,还是陆峥他,发现了什么,今夜这番话,其实是在试探他,心中另有图谋……

  人马身影已经远逝不见,而温羡心中的不安与疑虑,却迟迟难以消退半分,他转身朝家宅走去,月色将他颀长的背影,在青石板地上拖得老长,如一座黑黢黢的高山,被以铁链拴扣,锁在温羡的双足上,一步步地,沉重拖走。

  清亮的夏月高悬天际,千万年不变地俯看世事苍生,沉寂拂照着巷内只身独行的沉默男子,同一时刻,亦无言披拢在窗下绣花的女子身上。

  温蘅缓绣着手下的碧叶红莲,静望着这一针一线勾起的清丽花叶轮廓,脑海中所想的,是同样一幅已经成形的碧叶红莲图。

  ……她手中这件碧叶红莲婴儿肚兜,是仿照父亲匣中的那件婴儿肚兜绣做的,那件无主的婴儿肚兜,父亲原说要留给她的小宝宝穿,但却被哥哥失手烧了,父亲为此很不高兴,她为安慰父亲,就说自己可再绣做一件一模一样的,如今,这婴儿肚兜都已快绣好了,父亲却一直没能看上一眼……

  想念担心父亲的温蘅,手抚过针脚细密的田田荷叶,神思漫游了一阵,忽地心念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