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被骗嫁给昏君之后第57节(2 / 2)


  清查土地最伤害权贵们的利益,必然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建昌伯是李逸的亲舅舅,李逸首先拿了他重重地开刀,后面的事情才算进展得顺利些。

  王琼姿道:“皇上打算查到什么时候?”

  李逸道:“我心里有个数,查到了就行了。这些人家仗着先帝宽宥,侵占的土地以及私自瞒下来税不知有多少,我现在不过是让他们小小的吐出来一些。”

  好吧,暂时由马大成在前面顶着,按照李逸的做法,真出了事情,也有一个背锅的,难怪那么多大臣上折子弹劾马大成,他都置之不理。

  不过这马大成也未必是清白无辜的,听说他在京郊有一座大宅子,亭台楼轩、假山流水,应有尽有,富丽堂皇,甚至可以比肩王府。

  李逸算算日子道:“今日该去乾清宫住,夫人,咱们一道过去吧。”

  王琼姿不肯:“我例假来了,不舒服,不想挪地方。”

  “又来了?”

  王琼姿推了他一把,“什么叫做又来了!”

  李逸搂着她的腰,把头埋在她的头发见,闻着一股花香味,喃喃道:“本来今晚还想跟着你一起看书的。”

  王琼姿脸红了红,嗔道:“那就各看各的。”

  晚上,李逸让人把折子搬到坤宁宫,冬日坤宁宫暖阁烧了地龙,暖意融融,李逸批阅折子,王琼姿坐在他身边,拿着自己的风土民俗记看。

  她瞧见李逸拿着一本折子看了半日,好奇地瞅了一眼,道:“谢阁老与李阁老又要辞职啦?”一点都不稀奇好吗?

  李逸笑道:“是啊,这回辞职的决心很大。”

  王琼姿想起辞职被批准的原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的刘迁,道:“他难道觉得你不敢真把他给辞退了?”

  这事闹出来,刘迁是真丢了官,但是小皇帝也没好到哪里去,差点被朝堂内外的唾沫星子给淹死,名声进一步败坏。

  王琼姿觉得按照小昏君的惯性,谢康的官位岌岌可危呀,因为名声道他来说并不是最在乎的事情。

  李逸一本正经道:“我还真不敢辞退他,你看,他还拉了李夏一起致仕,我要是批准了,岂不是少了两位肱骨之臣?”

  “是吗?”王琼姿没有多问。

  谢康与李夏一连三天上折子要求致仕,李逸就是不批,授意罗翔私下去李夏府上。在谢康第四次上折子时,大笔一挥,同意了谢康的致仕,道:“谢卿年老多病,朕不忍其劳累,故准其告老归乡。”还给谢康赠了一个太师的荣誉称号,让他光荣退休。

  作者有话要说:市舶司,管理海外诸国朝贡和贸易事务。来自百度百科解释。

  开海禁涉及到很多的事情,我这里可能只说了一个皮毛。

  中国封建社会以农业为基础。开海禁会带来越来越多的问题,商业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对统治者不利。这是我自己的一个看法,但是在里面没有提及,因为真写下来涉及的太多了。

  90、第 90 章

  刘迁的致仕让小皇帝承受了不少骂名, 特别是在文官集团中失了很大的人心,再加上之前屡次提致仕, 李逸从来都不批准, 也会适当退让,这次谢康连着提了三次, 李逸都苦苦劝留,谢康头脑发热提了第四次,但是他的密友李夏这次没跟他一起提,于是皇上直接批准,这下子谢康真的懵了。

  他不同于刘迁, 刘迁执拗刚正, 没那么多歪心思,提致仕是真想致仕,而不是以此来威胁皇帝。但是谢康还真不是想致仕, 他才六十岁,身子好着呢,还想多干两年, 毕竟能做到内阁大臣的位置不容易。

  李夏过府来看望他, 谢康见了他,不客气地道:“李阁老贵脚踏贱地, 有何贵干?”

  李夏苦笑一声,道:“皇上一意已决,我能再劝阻也无用,更何况开海禁有利于国民, 并非十恶不赦的事情。”

  “我大周地广物博,何须与那些弹丸小国商贸往来?更何况商人都是些重利的宵小狡诈之人,农事才是根本!”谢康坚持自己的想法。

  李夏摇摇头,拿出一张简易的地图给谢康看,“这是一位出海的商人所绘制,天下之大,远不止大周一家。日本、暹罗、真腊、爪哇虽小,可是你看过了这片海,还有广袤的欧罗巴,而且欧罗巴有人远航,甚至发现更广阔的土地!”

  谢康固执,无论李夏怎么给他说都说不通,反而责怪李夏背叛自己,是个出尔反尔的小人,宣布两人割席断交。

  李夏气不过,道:“谢公,别说什么背叛不背叛的,臣子结党可是大罪,我李夏眼里只有皇上,担当不起这个罪名。”

  他今日来是想劝劝谢康识时务者为俊杰,现在按照皇上的意思致仕了,还能安享晚年,只是没想到谢康是一点都听不进去。

  谢康连饭都没有留李夏吃,就让人送客。李夏冷声道:“我这就走,只想问谢公一声,你不会是想要学那些诤臣为这点事情血溅太极殿,威胁皇上吧?”

  谢康气得脸红脖子粗,指着大门的方向,道:“走!”

  李夏头也不回地离开。

  谢康不知是否把李夏的话听进去了,反正没有再闹。他走得还算风光,有太师的尊荣还有李逸的大批赏赐,比起刘迁来好了很多,故而没有再朝堂上掀起多大的风浪来。

  谢康一走,开市舶司的事情无人反对,很顺利地实施下去。俞贺仪被李逸任命为泉州市舶司的提举,其他等地或有中央派遣,或许布政使举荐。

  李逸还打算亲自组建一支船队出海,诏令下去,倒有许多的太监、锦衣卫报名参加。王琼姿打趣道:“出海要有船,先帝时为了禁海,不但关闭船厂,烧毁了大船,甚至连造船的图纸都给毁了,当年的那些匠人也难寻,如今只怕连双桅舰船都造不出吧?”

  李逸先训斥了她一句,“不要打击我军士气!”然后拿出一个盒子来,道,“这里都是当年造船的图纸,民间几乎难寻,但宫里藏了一份,有了这份图纸,何愁没有船?再者市舶司一建立,海外贸易有利可图,自有人去学造船,就算一两年不行,三五年总是行的。”

  也是,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日后只会有造型配置更加精妙绝伦的船出现。

  俞贺仪领了泉州市舶司提举一职,穿着新官服去太极殿觐见皇帝。早朝过后,李逸单独留他说话,道:“随朕去见见皇后吧。”

  俞贺仪道:“臣是该去见见皇后,不然此次去泉州,不知过多久才能再见面。”

  坤宁宫。

  王琼姿重点叮嘱他,不要因为自己是皇后舅家表兄的身份而自傲或者自卑,让他好好干出实成来,让世人瞧瞧他的本事。

  市舶司表面上隶属于承宣布政使司,而且提举的职位也只是区区从五品而已,但是李逸对市舶司寄予了很大的期望,提举都是由他亲自任命,有直接向皇帝上书的权力。

  由不得王琼姿千叮咛万嘱咐,还把建昌伯的例子拿出来讲,让俞贺仪着眼大处,只要能干出成绩来,日后何愁不能加官进爵。

  俞贺仪笑道:“放心,我心里都有数,旁人那些酸言酸语我也只当听不见,现在是做我喜欢的事情,我一定会做好。你不知道吧,我连外国人的鸟语都开始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