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0节(2 / 2)


  “看见这个了吗?这是肌肉。”

  达芬奇把随身带的笔记本掏了出来,开始对着这儿画内部的构造。

  他这个时候反而运笔又准又快,没有任何犹豫。

  海蒂并不算很熟这个,但也不能算门外汉。

  她参与过的事情太多了。

  国债的募捐,飞机的设计,无线通讯技术的跳频创新——还有她自己的整容手术。

  那时候自己已经不年轻了,一度被媒体们冷嘲热讽。

  在医生们都不敢动刀的时候,她做足了功课去见了医生,指着自己的手肘和耳后道:“从这里开始帮我拉皮,我来教你们怎么做。”

  后来?

  后来好些影星都冲来了医院,指着墙上的照片说:“我也要照着她那样整!就整海蒂那个样子!”

  “看这个。”她微挑了一截白色的东西,解释道:“这是神经。”

  “我有个问题,”达芬奇在旁边研究着断层的细节,皱了眉头道:“我感觉这个血管……有区别,而且一个颜色明,一个颜色暗,你懂这个吗?”

  海蒂略有些诧异:“你不知道静脉和动脉的区别吗?”

  他也颇有些诧异:“那是什么?”

  “那心脏的构造呢?”

  “你见过人的心脏吗?”

  好的,懂了。

  这就是蒙昧又不开化的中世纪。

  “我读得解剖学书上说,血管都是一套的,没有什么区别。”达芬奇凑近了看不同的颜色,认真道:“但我感觉那本书上问题很多。”

  “教会现在不是不允许解剖吗?”海蒂忽然感觉自己抓住了什么重点:“那解剖书是怎么来的?”

  “他们会解剖猴子啊。”达芬奇似乎并没有感觉到什么问题:“人和猴子的构造难道不一样吗?”

  海蒂深呼吸了一口气,把刀面上附着的脂肪擦的干干净净。

  “来,我带你看看真心。”

  作者有话要说:  【本书无血腥/恶心/猎奇描写,科学归科学,ky/拉踩/引战评论麻烦手动举报。】

  不是作者重口味ooc写崩了,历史上他真的就是个解剖狂魔= =

  达·欧洲解剖第一人·芬奇(并不是

  而且文艺三杰好像都剖过大体老师,具体要查证一下,米开朗基罗应该也是解剖狂魔,他在市政厅底下剖了好些……

  而且达芬奇好像就是第一个提出静脉和动脉区别的人。

  下一章不会往恶心的方向写,也不会有恐怖气氛的渲染,再说一次科学归科学。

  【1月25日存稿手记】

  文/邵池2017-12-12 来源:丁香园

  1. 解剖猴子的盖伦

  (claudius galenus,129-199ad)

  最开始,欧洲各大医学院所教授的解剖知识,都是来自于古罗马医学家盖伦的著作。

  但要知道,在长达一千年的中世纪时期的大部分时间,欧洲的主流信仰天主教会是不允许解剖尸体的。

  所以盖伦并没有解剖过人体,他的解剖学著作,是基于对动物的解剖学分析,主要集中在猪和灵长类。

  在当时,这些当然是无与伦比的。但毕竟人和动物的身体构造有许多不同,盖伦的解剖学结论不可避免地存在大量错误。比如他认为心间隔上有小孔,血液能通过小孔往返于心脏左右两边……

  不过,由于禁止解剖尸体的条例,这些错误被一成不变地传承了一千多年,也导致了医学进展的长期停滞。

  2. 偷偷解剖的达芬奇

  (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

  当然,历史上醉心于医学研究,甘冒禁令偷偷解剖尸体的学者从来没有断绝过,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达芬奇。

  达芬奇至少解剖了30具尸体,并留下了丰富的手稿。不过由于太出名了,以至于当时的教皇利奥十世特意对他颁布封杀令,禁止其再解剖尸体。

  然而宗教终究不能阻挡科学发展的脚步,从中世纪后期开始,欧洲各地开始逐步解禁解剖尸体,允许医学院使用死刑犯尸体进行解剖教学和研究。

  3. 横空出世的安德烈·维萨里

  (andreas vesalius,1514-1564)

  随着解剖实践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盖伦的教科书充满谬误亟待修整。

  在这样的背景下,必然会有一人在解剖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维萨里就成为了这个名垂青史的人。

  1537年,年仅23岁的维萨里就成为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外科和解剖学教授。不过维萨里不仅在学术上颇有成就,在其他方面也颇“头脑灵活”。

  他开创性地把解剖学课放在演出戏剧的圆形剧场里进行,并且面向社会公开售票,每张票价相当于现在100~200元人民币,所有人只要买票就能进来听课。

  据记录,最多时有超过四百名观众涌进剧场来观看他的解剖课,维萨里也因此收入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