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85节(2 / 2)

  林晓心里感动又有些心虚,她爹拿她话当真了,如果知道她骗他会不会生气啊?

  李秀琴小声道,“别告诉你爹。让他考呗。反正又不是啥坏事。”

  林晓仔细一想,也是啊,最多考不上,反正又没啥损失,考就考呗。

  二月二十号,会试开考。

  林满堂在闺女和媳妇的殷切目光中上了马车,提着考篮走入考场。

  会试考三场,每场考三天,每一次出来,林满堂满身疲惫,吃完饭,洗漱沐浴后,倒头就睡。第二天,继续看书。

  这些天,林府变得出奇安静,全方位为会试让道。

  从考场出来后,林满堂浑身轻松。

  他这边舒服,御史台却参了他一本,说他明明是朝廷命官,却参加科举,占考生名额。

  林满堂在朝中同僚不算多,加起来一个巴掌都够数。

  可朝臣对他并不陌生,皆因他有个奇异的女儿。

  本来外姓之人被封为郡主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像国公之女、皇后的侄女、王爷的女儿皆可封为郡主。可林晓稀奇之处在于,她的郡主之位并不是父亲求来的,而是她自己挣来的。

  荣华夫人对她非常疼爱。为太后守灵那七天,别的命妇是从早到晚跪了七天,她只跪了一个时辰,荣华夫人就派女官过来接她。

  上回皇后丧事,荣华夫人也是如此。

  谁也不是傻子,能瞧不出这里面的猫腻?

  于是大家都在猜测皇上有意立这姑娘为后。

  皇上对外戚防得很严,之前宁愿让太后掌管后宫,都不愿立皇后。这次太后没了,肯定要封个皇后。而林晓这个家世不显的郡主就相当合适。

  朝中许多大臣早就盯着皇后的宝座,现在出现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恨不得当下就把人按死。于是林满堂就成了众矢之的。

  他出格的行为受到众多朝臣抵制。

  皇上视线停留在萧定安身上。

  皇上待唯一的表弟自是亲近,将人招回京,就封他为神机营指挥使,专门掌管火器的部队,与五军营和三千营合称三大营,隶属禁卫军。

  萧定安上前一步,“皇上,微臣觉得这些御史有些危言耸听了。林满堂本来就是个举人,他参加会试,提升一下自己的水平,有何不妥?至于占了名额,那更是无稽之谈。四年前,沈家谋反,空出一千多个官位,也没能将往年的进士们全部录用。还剩下一多半。可见进士名额过多。微臣建议,今年录取进士名额减半。也能为国库增添税收。”

  听说进士名额要砍半,家里有儿子要参加会试的官员都急了,“这如何使得?往年都是录取三百多人,这次突然改了,朝廷政令如何能够朝令夕改,那岂不是让读书人寒心。”

  皇上挑眉,三言两语就将视线转移到进士名额上面,这小子几年不见倒是会点火了。

  朝臣们吵得不可开交,大多是文官与武官吵。

  良国重文轻武,文官待遇比武官要好,互相看对方不顺眼。

  以往武官对上文官多是输多赢少,毕竟嘴皮子没人家利索,吵不赢,也没辙。

  可今儿不同,萧定安是武官不假,可他以前是文状元,吵起架来是引经据典,文官那套怼人技巧,他全会,吵架半点不输人,双方吵得人仰马翻,竟气得两个御史当场倒地气晕过去了。

  偏他还觉得不知足,讥讽对方倚老卖老,“您要体力不济,就别占着官位不挪窝。也给那些至今没能当官的进士们腾位子,我才敬你是个人。”

  这话就够气人了。人家都晕了,他还不放过人家。话里话外都暗示他们这帮老臣该告老还乡。

  偏偏皇上在边上看戏,也不表态。大臣们心就更凉了。

  萧定安的态度有一半就代表皇上,难不成皇上真的嫌他们这帮老臣碍事了?

  想到四年前那场祸事,老臣们战战兢兢,也不敢再说话,生怕惹皇上不快。

  皇上似笑非笑看着他们,“吵呀?怎么不吵了?”

  臣子们跪倒在地,“臣惶恐!”

  皇上随手拍了下书案,眼神在他们身上扫视一圈,“你们惶恐!朕看你们是有恃无恐。一个举人想考会试,合情合理,你们竟拿到朝堂上争吵,拿朕这大殿当什么了?你们家的菜市场吗?”

  臣子们战战兢兢,头也不敢抬。

  “行了,散朝吧。”皇上沉着脸。

  “退朝!”

  太监尖细的声音响起,大臣们这才扶着膝盖起来,都在心里揣摩圣意。

  皇上这是何意呢?难不成他真想立广德郡主为皇后?要不然萧定安也不能像个疯狗似的乱咬人啊。

  有太监过来请萧定安,“皇上有请!”

  萧定安跟在太监身后往御书房方向走。

  有大臣晚一步离开,瞧见这一幕,心里莫名不是滋味,皇上请萧定安,说明皇上是认可萧定安刚刚在朝上的看法,这可怎么好?皇后之位难不成真要落到一个乡下丫头身上,他家闺女可怎么整?

  第251章

  御书房里, 萧定安上前行礼,“皇上万安。”

  皇上头也不抬,说了平身, 便招呼他过来, “前几天阿娘说你要去林家提亲, 怎么这会子还没个动静?”

  萧定安抿了抿嘴,他也想啊,可晓晓说她爹正在准备会试, 要是他上门提亲, 扰乱她爹心绪,回头再中不了进士,他就成了罪魁祸首。左右会试也没几日,就等等吧。

  萧定安便把晓晓之前诓骗她爹的事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