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33节(2 / 2)

  大多数聊的都是新任县令,没办法考卷是他出的,龚福海这事来得太突然,之前都是根据龚福海的喜好写文章,突然换了个人,也不知这人是什么风格,就有些抓瞎。

  而有那机灵的,得知新任县令的名讳就托人去京城买新县令的诗集。只是路途太遥远,还没收到。也不知能不能赶上后面那几场考试。

  不过即便如此,还是不少人争着巴结他,问他能不能也借他们瞧一眼。

  那人便挑几个顺眼的答应了,“只要诗集到,赶得上,那自然没问题。”

  这边热闹,李秀琴几人却是安静的。

  林福全更是手心捏汗,他是知道二弟跟着成先生读书的。那么个大活人,他经常去二弟家串门,他眼睛又不瞎。

  他以为二弟只是多学些道理,识字明理而已?可他真没想到,二弟居然是奔着科举来的。

  还是二弟妹不放心,非要他用牛车送他们一家送城,他才知道这事儿。

  二弟这事整的,科举是好事啊,居然瞒着他这个亲大哥。

  林福全给弟妹和侄女倒了一杯茶,又给自己倒了一杯,心里默默祈祷二弟可一定要中啊。

  第114章

  没过多久, 茶楼来了说书先生讲京城最火的小说,客人们的声音才渐渐小了。

  李秀琴盯着那说书先生不错眼地看。

  林晓碰了碰李秀琴的胳膊, “娘?你瞧啥呢,这么认真?”

  她娘不都看过书了吗?怎么还盯着那么认真。

  李秀琴摇了摇头,等那说书先生讲完一章,坐下来歇歇嗓子,李秀琴让林福全将人请到他们这一桌。

  正好还空一个位子,那说书先生也没跟他客气,坐了过来。

  李秀琴给说书先生斟了一杯茶,问他姓甚名谁?

  说书先生以为她要找自己上门说书,便一五一十答了。

  李秀琴点了点头,又仔细问道,“我有一个本子需要两个说书先生一块帮忙传播,先生可能找到其他说书先生?”

  那说书先生一愣, 倒也没有二话, “自然可以。”

  李秀琴笑了, “那先生四月十五能否到小庄村一趟。我家男人姓林, 名满堂,他有一本小说要找你帮忙。若是说上一天书, 一天可得五十文钱。”

  说书先生眼睛瞪大。竟有五十文?

  一个壮劳力才二十文工钱, 说书先生靠嘴皮子吃饭, 每天也只能有三十文。但说得不好,许多茶馆也不乐意找他们。一个月也只能有一半时间出工。

  可这人居然愿意出五十文一天, 这说的书该不会是啥禁书吧?

  说书先生面露怀疑,李秀琴却也不恼, “先生只管去。我们的本子总要叫先生过目的, 没有问题, 您再接受。”

  说书先生一想也是,便点头答应了,只说四月十五必定会带着另一个说书先生一块去小庄村。

  等说书先生喝完茶,继续到前面说书。

  林晓好奇问,“娘?你这是?”

  “你爹之前说书要是卖不出去就免费送给别人。咱家啥家底啊,哪送得起。我就想着找人帮忙宣传。总要把钱赚回来。”

  林晓顿时哭笑不得,她娘这个只会花钱的人居然也会做生意了。还真是难得。

  林福全听两人一唱一和,有些不解,“晓晓那书不是被退回来了吗?”

  林晓有些受伤,幽怨地看了眼大伯。

  李秀琴笑道,“阿寿帮忙修改,书肆掌柜已经答应帮忙印成书了。”

  林福全眼睛一亮,“晓晓,不错啊。居然都能写书了。”

  林晓有些心虚,“没有,都是阿寿改的好。”

  “那也得你写得好。”林福全摆了摆手。

  几人说着话的功夫,天渐渐黑起来,茶馆的人陆陆续续出去接考生。

  李秀琴三人也一前一后出了茶馆。

  没过多久,林满堂就背着考篮出来了,李秀琴围着他问,“怎么样?题难吗?”

  林满堂还没答话,林晓就理所当然道,“娘,题目难才好啊,难才能体现出差距。”

  李秀琴差点被她气笑了,“你别拿你跟你爹比。他现在是被刷的那波人。”

  林满堂点头,“还行。反正能答的,我都答了。”

  不能答的,他就空在那儿。

  他时间比较紧,从监狱出来,他就一直在琢磨诗、赋、策和论。

  前两天,他才把九本书都重新复习了一遍,背得也还成。

  李秀琴见问不出,就要离开。

  林晓却指着身后那人道,“那不是刘文麟吗?也不知道他考得怎么样了?”

  林满堂叫了他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