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漂亮原配重生了第225节(2 / 2)


  “我们拌面拌饭的东西,春晚上的演员居然也会吃?”还有人在叫。

  这年头,电视机,电视台,多神圣的地方。

  可他们日常佐餐的小酱料,却上电视了。

  可以想象一帮大车司机得有多激动了。

  而从‘小军嫂’油辣椒上商报那回,陈玉凤就发现了,啥叫家喻户晓,能上报纸,上电视的就是家喻户晓。

  油辣椒是个人人可做的东西,虽说小军嫂的风味好,但毕竟物流不广泛,它有地域流通的局限,所以它在首都有名气,但要打响全国,特别难。

  怎么才能让全国人民都看到‘小军嫂’油辣椒,并且想买,就得让它上电视。

  而且最好的广告就是春晚,以及春晚的小品。

  因为不像歌唱,戏曲类节目,播完不会复播。

  小品是几乎每天电视台都会重播的,这个影响力可就深远了。

  大年初一只有崔自立打电话。

  初二这天有三个大车司机打来电话询问。

  转眼到了初三,这天简直电话不断,时不时就有人打电话来,无一例外,都是这几年一直在购买油辣椒的长途车司机们。

  开始大家只是聊一聊,问一问。

  但是初四这天,崔自立又打了个电话,说让陈玉凤准备一下,自己有七个朋友,要一起来拉货,让她一人先准备一千罐油辣椒。

  初六这天,又有几个大车司机打来电话,说是要预定产品,张嘴就是几千瓶。

  这些年,知道小军嫂的大车司很多,因为职业关系,他们的交际范围特别广。

  只要跟人说一句,电视上那油辣椒自己吃过,味道有多好,口碑不就有了?

  而像崔自强一样,大车司机们大多人憨,不会搞推销,原来只是带着卖一点。

  可现在他们不需要推销,只要竖竖大拇指,说咱的东西上过电视。

  经销商们可就不是爱搭不理的二百五了,他们会直接轰抢。

  而普通老百姓呢,在连番播出的小品里看到过油辣椒。

  知道是品牌,又岂会不买?

  所以从正月初七开始,首都的经销商们就开始抢货了。

  紧接着,外地的大车司机们来了,20万瓶油辣椒,在任何人想来,它都得卖半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但事实是,其后一个月,20万瓶油辣椒几乎一售而空。

  做产品就像引水时要凿渠一样,难的不是卖,而是凿开销售的水渠。

  当卡车司机们开着大卡车奔向全国,当渠道被打开,销售就会变成良性循环。

  再加上广告画的四处招贴,小品演员们的影响力。

  从无人知晓的小作坊,到全国家喻户晓的名牌,陈玉凤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而从现在开始,小军嫂也开始的,要向企业化开始迈进了。

  话说,一开始陈玉凤做企业是为了顾年。

  但当真正忙起来,不说她,就连周雅芳都把顾年给忘的一干二净了。

  转眼顾年从老家回来了,要正式跟陈玉凤谈合作了。

  此时马琳不着急了,甚至她都不用去现场。

  顾年是由陈玉凤来接待的。

  不过三个月,可相比顾年上次来时,油辣椒厂又是一个样子了。

  这会儿正好几个司机来拉货,一人又是一次性几千瓶,折合下来,每个人得搬几十箱的东西,军嫂们正在忙忙碌碌的搬着货,司机在跟王果果讨价还价,想把价格搞低点,多赚点利润,还想多拿几张招贴广告。

  顾年跟着陈玉凤进了厂,四处看着,边看边点头。

  不需要她再说什么的,当他在大年三十夜看春晚,并从小品中看到油辣椒的特写镜头时就知道,陈玉凤用了一个偏门的营销思路,还搞得很好了。

  可以说她的成功是必然的。

  倒不是因为她有多聪明,而是因为她的周围围绕着一帮能做事的人。

  陈玉凤本身的能力并不强,但她情商非常高,善于跟人相处,也善于利用人,就比如小阿眯,能力强,性格硬,一般人跟她很难相处,但陈玉凤就可以。

  再比如马琳,既固执又极端,可偏偏陈玉凤就能跟她处得很好。

  当然,这时顾年心里不免心生佩服。

  因为‘小军嫂’是个单纯的,完全依靠女性的力量做起来的企业。

  华夏传统女性,即使他亡妻那样的女强人,在顾年看来,其眼光中总有些局限性的,可新生代的女性,就比如陈玉凤这种,似乎跟男性并不差什么。

  这叫顾年特别惊讶,且想不通。

  这不,他正思索着,忽而听身后有人喊:“顾年?”

  这声音,既欣喜又激动的,是周雅芳!

  顾年回头,就见周雅芳跟厂里的女工们一样,穿着白色的工作服,头上也戴着虚蓬蓬的白帽子,她跟别的军嫂看起来差不多,但又有不一样之处,因为她一看到他就在笑,那种笑让顾年这把年龄的人了,还会心跳发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