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陛下替我来宅斗第51节(2 / 2)


  他若是真按《女诫》写了《男德》,不仅要被天下人辱骂耻笑,迎来众人的口诛笔伐,多半还得遗臭万年。

  孟雁行连忙跪拜道:“陛下,请恕草民学识浅薄,无能为力。”

  孟弗慢悠悠道:“孟先生说笑了,您若是学识浅薄,那这天下便没有其他学问深厚的人了。”

  孟雁行没想到有朝一日自己居然能活着从皇上口中听到一句赞扬的话,但这事他是万万不能应下的,他深深俯首,道:“陛下,草民真的写不得。”

  “朕只是想让孟先生写一本书罢了,既然孟先生不愿,朕也不会强求,你不愿意,也有很多人愿意为朕写,只是……”孟弗顿了一顿,缓缓道,“朕前几日闲着无事将孟先生从前写的文章读了一遍,不大喜欢,朕琢磨着,不如都禁了吧。”

  孟雁行的眼睛一下瞪大老大,他没想到皇上竟然会用这个来威胁自己,他苦做文章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让自己的文章传遍四海闻名天下,为了让自己名垂青史流芳百世吗?他已辞了官,若是把他文章都给禁了,他这忙碌半生还剩下什么。

  “陛下,您不能这么做。”孟雁行道。

  “朕怎么不能呢?”孟弗学着陛下的口吻发出一声讥笑。

  孟雁行不禁打了个冷战,一时间竟是生出死志来。

  他无法接受自己这一生到最后竟无一所获。

  孟弗看孟雁行脸色苍白,双眼紧闭,她定了定神,打一个巴掌要给个甜枣,她话锋一转,继续劝道:“朕其实也知道孟先生为何不愿,只是旁人的口舌有那么重要吗?那些用言语来抵抗的都是些无能之辈罢了。”

  这些话是说给孟雁行听的,也是孟弗说给自己听的。

  “《男德》书成以后,会由朕亲自下旨印发,孟先生应该相信朕的手段,到时谁又敢置喙呢?”

  因皇上一下子打到了孟雁行的七寸,再听这到这番话,孟雁行的心竟真有些动摇起来,他想李钺不愧是当了皇帝的人,与从前大不一样了。

  “孟先生你还在担心什么?担心后人评说?你是做学问的,应该知道,这世上的任何一本书都会遭到不同的声音,声音或大或小,或多或寡,但是这不妨碍它们流传于世,成为圣贤之书,孟先生你想想,撰写《女诫》的曹大家如今受无数女子追捧,《男德》未尝就不能成为另一本传世的经典!”

  见孟雁行表情有所缓和,孟弗继续忽悠道:“孟先生知道奉天书斋现在在修一本大典吧,你也应该知道修这本大典的意义,朕相信孟先生你的文笔,你写的《男德》若能与《女诫》相媲美,朕愿意将它放到大典的第一卷 第一章第一篇,将你的名字印在大典的第一页。

  “这也许很难,但朕相信孟先生你的水平,其他人不是不能写,但比起你来还是差了一些,若放在第一卷 就有些才不配位,只能给压在后面。

  “孟先生你从前写的那些文章虽文采风流,寓意深刻,但说到底都是也是寻常之音,而《男德》不一样,朕可以将它推至千家万户,让天下之人都看到它,诵读它!

  “河清海晏,国泰民安,这是一个太平盛世啊,在盛世中流传兴盛的书只会是日后要模仿借鉴的样本佳作,青史上会记下你的名字。

  “而在千百年后,所有男子成家之前都会将《男德》熟读背诵,成为他们以后为子为夫为父的规范,到时孟先生你的名字会与诸位圣贤列在一起!”

  “孟先生,这回你考虑好了吗?”

  第55章

  孟雁行必须得承认,皇上的话对自己充满了诱惑力,随着陛下话音落下,他仿佛看到自己日后可以受万人追捧,万人供奉,甚至科举考试时也要将他的书作为一门必考的科目,也许还会有人为他竖起雕像。

  只是孟雁行心中仍有不安,觉得这件事不会像皇上说的这么简单,他开口道:“陛下可否给草民些时间,让草民再考虑考虑。”

  “天下孔学盛行,而孟先生你桃李满天下,如今开创了新学,写了这《男德》一书,千年之后,未尝不会有孟学。”见孟雁行的神色愈加迟疑,孟弗便知道自己说的差不多够多了,她话锋一转,道,“罢了,既然孟先生还要考虑……”

  她正说着,高喜迈着小碎步从外面走进来,孟弗停下声,向高喜问道:“何事?”

  高喜走过来,躬身道:“回禀陛下,刘大人又写了一篇呈来,请您过目。”

  孟雁行跪在地上竖起耳朵认真地听,他直觉被高喜呈上来的文章与陛下要他写的《男德》有关,只是朝中姓刘的官员不少,皇上口中的刘大人是哪一位刘大人?

  孟弗只是在下朝后叫了几位官员和学士,让他们写一本用来给少儿启蒙的书,最好能将算术与日常结合在一起,让读者能够认识到自我,这本书主要是针对九皇子的,所以孟弗叮嘱他们不要对旁人提起此事。

  不过孟弗也说了,若书写的好,会收录到大典之中,日后也会印刷出来,传到民间,官员们听到这话,果然表现得很积极,才一会儿工夫,刘长兰就写了两篇了。

  将孟雁行的表情变化尽收眼底,孟弗道:“倒是比上一篇有点进步,可惜还差了点火候,朕怎么觉得刘长兰的文笔不如当年了,不过胜在感情真挚,这篇就先收着吧。”

  竟然是门下侍中刘长兰,孟雁行心中微震,刘长兰竟然会争着要写这种东西!

  高喜应了一声,将那篇文章小心收到一侧的匣子里。

  孟弗对孟雁行道:“朕便给孟大人半日的时间考虑,明早给朕答复,希望孟先生能考虑清楚,再有,此事朕不想太多人知道,若别人问起,孟大人只说是要为朕著书即可,高喜,你叫人送孟先生出去吧。”

  孟雁行怀着一堆心事往宫外走去,路上遇到了礼部尚书章颂之与谏议大夫顾水乡,这两人正连连叹气,感慨陛下的要求太高了,自己写的东西竟还不能入陛下的眼。

  孟雁行下意识认为他们是在说《男德》,这两位可都是天下间有名的才子,那章颂之更是文康三年的状元,才学是极好的,他们都愿意为陛下照着《女诫》写一本《男德》?

  孟雁行愈发觉得自己看不懂这个世道了。

  他走过来,与这两位曾经的同僚寒暄一番,等聊得差不多了,顾水乡才问他皇上宣召他进宫是为何事。

  孟雁行道:“陛下想让我写一本书。”

  孟雁行的话音一落下,对面的两位立刻露出一副懂了懂了的表情。

  顾水乡点点头,道:“我猜也是这样,不过陛下不许我们私下议论此事。”

  事关九皇子,也就关乎皇室威严,陛下有这样的要求他们都可以理解。

  孟雁行觉得也能理解,《男德》这种事私下里有什么好议论的?

  他轻轻叹了口气,忍不住道:“陛下想要把这事交给我,可我这还没想好要不要写。”

  章颂之惊讶道:“这样的好事,孟兄你还推辞什么啊?”

  孟雁行这个老头不会是专门跑到他们面前炫耀吧?

  顾水乡也跟着道:“是啊,陛下没与你说,这书若是写的好是会收录到大典里吗?”

  孟雁行叹道:“说倒是说了,只是此书一旦写成,必会遭受一番攻讦。”

  顾水乡微微愣了一下,这给小儿写启蒙书也会受到攻讦吗?这本启蒙书与以往那些是很不同的,确实可能会有些人会接受不了,孟雁行已经辞官多年,行事却还如此谨慎,怪不得能被先皇看重,自己还是修炼不到家,顾水乡想了想,道:“可能会有一些吧,毕竟以前没人写过这种的,但算得了什么,虽说君子慎独,但孟兄你这也太谨慎了吧,这种机会可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