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12章(1 / 2)





  那句话在记忆的角落里落满了灰尘,陈旧得几近腐朽,直到高阙塞一战胜,她看到萧怀瑾,看到何韵致,看到武明贞白婉仪,看到郦依灵郦依君,那句话忽然蹦出了脑海。

  她有些赧然,仿佛迟疑了一下该不该说:“那句话是——‘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呃,其实以前我听到这种话,我会觉得……”

  会觉得可笑,这种话讲出来似乎就很可笑,即便现在也有点难以启齿。

  却忽然想起在宫里时,白婉仪临死前,曾经对她说过的那句话。

  人之一生,死之重有四。

  一为殉道。一为天下。一为报恩。一为酬知己。

  而她直到今天,出宫经历过浮生百态,才悟出了这句话的重量。

  其实是她自己,远远不如她们。

  她一直以为自己来到这世间,身为最早觉醒的星君,是在帮她们回到正轨,是在救她们。其实,她也在被她们改变,相救。

  她做不到像何贵妃那样,为了公道而放弃对家族的庇护。

  也做不到像何太后那样,为了故人的托付一生负重前行。

  更做不到像白婉仪那样,为了报恩义而孤注一掷的决绝。

  她甚至曾经觉得,那些话是很不切实际的,更不用说去理解殉道。是真的不懂,人为什么可以为了自己的道,不惜一切。

  可是现在见识了那么多,她觉得她慢慢懂了。

  如果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道,那么她如今的道,就是和她们一起,倾力而为——

  “九星归位,齐心一力,匡扶万世,这就是我的道。”

  兀地,谢令鸢的星盘忽然亮了起来,淡蓝色的辉茫在半空中闪烁,声望在缓慢地点亮。她想,要是星使还在,听到自己这么说,一定会很高兴的。

  那句话声音很轻,几乎淹没在水流和岸边的歌声中。可又很清晰地、如金石之声,落入郦清悟耳中。

  他心头一动,心跳似乎漏了一拍。转身看向她。

  谢令鸢说完,似乎是想通了什么,笑盈盈望向他,双眸清澈明亮。

  他从来没见她眼睛这样明亮过,映出他的身影,映出山川亘古,映出孟春时令,映出世间繁芜。

  他不知道自己心头乱跳是因为什么,只觉得被风拂面的桃花不该这样寂寞独自地飘远。岸边似乎有人放声大笑,畅抒胸臆,又有笛声从天际远远传来,如暮歌归,夹杂在两岸的男女对歌中,悠扬绵长,仿佛亘古,在天地间回荡不绝——

  “杏花疏影里啊,吹笛到天明……”

  “古今多少事啊,渔唱起三更……”

  “春来遍是桃花水……”

  “世中遥望空云山……”

  他在这片乱絮漂浮的繁华歌声里,以落花编了一串桃花结。花瓣透着早春的轻红,挂在了谢令鸢的胸前,映得她容色更明媚,在十里歌声中尽态极妍。

  他微微一笑,轻声道:“很好看。”

  说完飘然点水,一阵清风拂过两面,再定睛一瞬,人已回到了岸上,船边徒留余空。

  谢令鸢摸了摸侧脸,不知为什么耳边一片嗡鸣,那岸边的歌声似乎都此起彼伏的乱了,一句接一句;岸上的桃花也乱了,随风乱飞,满眼的花入流水。

  她又摸了摸胸前挂的那串桃花结。

  她当然记得,兰溪之地,有一上古风俗。上巳节那天,人们在溪边沐浴祭祀后,以鲜花互相妆点旁人,熏鲜花香气,作为祈祷祝福。后来渐渐演变,年轻人踏歌而行,倘若彼此有情,可以串花后送给心上人。有人诗意将此称为——心花结。

  她微微一笑,隔着湍急水流,隔着风中飞絮,对岸上的人轻声道:“挺好看的。”

  难怪你爹娘喜欢。难怪它经年流传。

  大船在两岸男女的对歌中悠然飘远,岸上的影子逐渐隐入了远山薄冥中。

  -----------

  连绵青山,雾散钟鸣。

  长安城的早春,是压抑在城头的肃然。

  延英殿外,钟声漫无边际回荡,气氛已至剑拔弩张。

  台阶下,跪了黑压压一片大臣,他们服冠带,无声跪在殿前,日头已经偏斜。

  “各位大人们,快请回吧,天色都晚了。”御前新提拔起来的公公李长宁,是长生殿主事公公长思的干儿子,亦是多年的心腹。他站在天阶上耐心劝说:“陛下抱恙,沉疴未愈,太后的意思是,不要给陛下添乱了。”

  殿阶下,大臣们岿然不动,目不斜视。有脾气暴的人张口呵斥道:“添乱?我等是关心陛下圣体,轮不到你个阉人插嘴!”

  李长宁陪着笑,看了人群中发话的人一眼。是光禄寺少卿苏廷栋,一个没太大实权的寺卿官。这些日子,他已经送走了很多要求面圣的大臣。

  “臣等恳请觐见陛下,陛下久日不朝,臣等万感担忧,五内俱焚!”其他大臣纷纷道。

  第一百四十六章

  萧怀瑾从去岁起称病不朝, 宫里祈福的朱砂挂到如今,已经有不少大臣心生疑窦。

  虽然萧怀瑾从前偶尔也旷朝,打打马球,喂喂虎豹什么的,他病倒的这些日子也有大臣入宫觐见过,听声音着实挺萎靡的;但从两个月前,也就是冬月时, 朝中开始隐隐有传言, 说萧怀瑾长久称病不朝,其实并不是生了病, 而是根本不在宫里。

  起初这流言遭嗤,毕竟后宫里出了那样大的事,曹皇后难产, 死掉一个皇子一个公主, 宠妃白昭容公然行刺被砍死,圣德妃牵连罪名被发落出宫……换谁谁都要精神恍惚,一病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