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01章(1 / 2)





  他的冷静并没有平息众人的躁动,反而感受到了他们的隐忍不言。他视线扫过去,他们眉头紧蹙,似乎……都在蓄力?

  这是准备和他来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怒吼?

  谢令鸢在角落里,对着萧怀瑾摆手。

  这时候你冷静什么啊?你没和人吵过架吗?吵架的时候你表现的越冷静,对方越生气的好吗?!

  作为曾经撕逼多年的准影后,她曾经深谙各种气死女明星的办法……

  萧怀瑾目光与她对视,心领神会。

  他突然亢奋,突然拔剑,斩钉截铁,义正辞严,口沫横飞:

  “所以!我晋军的粮食是百姓辛苦播种得来!!自然没有喂给敌人的道理!!!本将不答应!!绝不答应!!”

  ……没人要拿晋军的口粮来喂胡人啊?我的将军大人。

  众将领脸色稍霁,总算是听柳不辞表明了立场,不拿军粮养降兵。

  一个年资老的部将沉稳道:“大将军的意思,末将领会。大将军从京城来,长安帝都,讲究的是诗书礼节,军中嚷嚷着吃胡虏肉、饮匈奴血,其实是叫您看笑话了……”他话锋一转:“但大将军肯定也知道,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故事。”

  萧怀瑾自然是知道的,前汉时,匈奴人围困汉人城池,汉兵弹尽粮绝,煮铠甲战弩上的皮革来充饥,甚至吃了匈奴使者。在缺水缺食的极端状况下,守军坚守了数月,回玉门关时仅剩十三人。

  那老将叹口气道:“咱们的粮草本就勉强,尤其战事紧迫时,士兵们会生出食胡人肉的念头,也是为了打赢这场仗,为了夺回咱们晋国的城塞。如果主帅不喜,就请允许士兵把那些战俘杀了,以免放在军中弄生乱。”

  慈不掌兵。

  这四个字有点重,那老将没有说出口。但柳不辞的决定,将反映出他的心性是坚狠还是慈软,他们都等待着。

  然而柳不辞又否了他,摇摇头:“不必杀,他们自有他们的用处。”

  “……”

  不给饭吃,又不让杀,留着一群大老爷们儿到底要干什么?是要拿来欣赏吗?!要是美女他留下还能想通,八百糙老爷们留着干嘛?

  众将领不禁猜测纷纭,难道军中太久没见荤,柳不辞是想把这群俘虏拿来当军-妓?呃……可是这口味也太重了吧,他们身形比晋军还五大三粗,个个长满了胸毛,谁上啊!

  有人粗声粗气地问道:“那依将军的意思?”

  萧怀瑾扫了眼外面的战俘,伸手把屠眉拎了出来,一脚踹去门口:“你,去干你的老本行去。”

  屠眉被踹出来,愣愣地看着他,对视半天,才忽然灵窍一开:“哦!你,想拿他们来换钱?!”

  众人又哗然起来,谢令鸢倍感意外。她依然等着萧怀瑾接下来的打算。

  “我要钱做什么,我要换粮食。”萧怀瑾拍了拍手,那表情不似认真。

  屠眉嗤了一声,觉得这想法十分荒谬:“咱们要拿战俘去换粮食,西魏就肯换吗?打仗的时候吃饭有多重要,换了的话军中哗变怎么办?拓跋乌又不是傻子!”

  其他部将也纷纷蹙眉,本以为柳不辞拦着他们不杀战俘,是有什么惊才绝艳感天动地的用意呢,结果居然是……

  “拿去换口粮,这也太……”儿戏了。

  “你看,你们都知道不能换。”萧怀瑾有点累,往席子上盘腿一坐,嘴角微翘:“拓跋乌当然不是傻子,他只要脑袋不坏,就不会换。”

  只要不换,就有文章可做。

  他虽然未明说这话,众部将却瞬间领会了他的意思。

  拓跋乌不会答应晋军以粮换俘的条件。

  可是城头上的西魏士兵站不了那样的高度,想不了那么多,他们只能看着被俘的战友饿死在敌人的军营中。

  两军对阵的高压之下,军心是最复杂且难以掌控,也是最容易发生变故,一旦产生不满和质疑,就再难以收拢,越发动摇。

  原本处理战俘的选择权在晋军手中,兴许拓跋乌更想看到晋军饥餐胡虏肉,让西魏士兵们在哀兵之下,悲愤化为杀意,和晋军拼个你死我活。

  然而萧怀瑾却将这个选择权,推给了拓跋乌——

  以战俘来换粮食,换的不是粮食,而是动摇对方的意志。无论换不换,这都在所难免,可谓有些毒。拓跋乌自然也看得懂,此乃阳谋,可无论如何应对,都是败局。

  萧怀瑾道:“西魏和汉人的士兵,还是有些不一样的。”

  他们的家国归属感比晋国士兵还要低,他们崇尚勇士,走上沙场更多的是彰显勇武,而非汉军所崇尚的忠诚。

  他忍不住想,所以当年开互市,实在是可惜,如果按着宋逸修原本定的政策,逐渐会有西魏的年轻人来晋国当雇佣兵。可惜互市被打断了,也就无缘得见。

  但草原民族的军心,无疑更容易生乱,滋生不满、焦躁、同命相怜。

  。

  屠眉听着柳不辞讲拓跋乌可能会有的反应,不禁乐了。

  难怪当初和她打个平手,看不出来,这人也是个土匪习性!一个流民帅主帅,一个土匪头子副将,耍起流氓来还挺默契。

  第一百三十八章

  萧怀瑾讲完了他的谋划, 帐子里安静片刻, 众将领都在心中盘算得失利害。

  “所以说,柳大将军此番打算,可谓深谋远虑、高屋建瓴,带领我们以智取胜,如此远见卓识, 令我等叹服!”谢令鸢起身鼓掌三声, 赶紧给他带带节奏。

  ……我那出身于诗书大家的爱妃啊, 朕怎么觉得高屋建瓴用的有点不对劲?

  萧怀瑾的关注点默默歪向基础教育, 却见德妃神色凛然, 看向他的目光饱含着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