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大明国师第749节(1 / 2)





  板面,顾名思义就是在案板上摔成的面,这样的面格外筋道,从汉代的时候就有了,黄淮一代尤为喜欢,如果再往北到了山东,那就是吃馒头要多一点。

  很快面就端上来了,没有太多调料,也称不上有多好吃,但在路上奔波了半日的姜星火却吃的很香。

  “你这是什么吃法?”

  姜星火看着端着碗面,就着蒜蹲在长条凳上吃的朱有爋问道。

  “这就不懂了吧。”

  朱有爋这人从说话语气到脸上的细微表情,都拽的有些欠揍:“太祖高皇帝就爱这么吃面,尤其是淮西的板面。”

  朱有爋没压低声音,茶铺的摊主也听到了,直接吓得一哆嗦,权当自己什么都没听见。

  毕竟老朱虽然驾崩八年了,但他的余威可是很难彻底消散的,一句嘴欠的话把自己送进牢狱可不是什么稀奇事。

  但朱有爋不怕这些,这逆子连他爹都能举报,他还怕已经入土了的爷爷?

  反正在大本堂读书那会儿,朱有爋和朱高煦都是被老朱吊起来打的那种。

  眼下爷爷不在了,又不能从钟山孝陵坟头爬出来打他,朱有爋自然是可劲儿的埋汰。

  至于老朱有没有这个习惯,姜星火还真不知道。

  但既然朱有爋说的这么绘声绘色,尤其是嗦面条的时候还发出很大的声音,姜星火就偏向于不相信了.指不定这脑后有反骨的小子在黑老朱呢。

  姜星火不喜欢就着面吃蒜,而是从摊主放的筐里取了几个咸鸭蛋,分给曹松、慧空、王斌等人。

  “高邮州的咸鸭蛋,远近闻名,尝尝。”

  姜星火敲了一个放到面里,双黄的。

  “蛋白璧玉,蛋黄如玛瑙,红白相间,壁合联珠,实为人间之珍品啊。”

  朱有爋吃得差不多了,忽然问道:“对了,慧空你能吃鸭蛋吗?”

  慧空的筷子顿在了半空中,想了想反问:“为什么不能吃?”

  朱有爋压低了声音:“我上次出海的时候,在南天竺就见过很多僧侣,他们都是不吃鸡蛋的,想来鸭蛋也不吃,我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大藏经》中有云:一切出卵不可食,皆有子也。”

  姚广孝不是正经和尚,慧空显然也不是。

  “我们华夏的和尚在南朝梁武帝萧衍颁布《断酒肉文》以前还能吃肉呢,吃个鸭蛋算啥?更何况,鸭蛋里又没有鸭子。”慧空理直气壮地说道。

  说罢,一口一个双黄蛋。

  旁边有个小伙子见他们吃的开心,涎水都要流出来了,姜星火直接扔了一个鸭蛋给他。

  “请你的。”

  小伙子皮肤偏黑,精瘦有力,胳膊上挂着肌肉,咧开嘴说了句吉利话。

  “谢谢贵人,贵人万事遂意!”

  不过姜星火的鸭蛋显然不是白吃的。

  “小兄弟是哪的人?”

  “西南三垛镇的。”小伙子一边吃面一边说道。

  “看伱这样子是刚干完活?”

  “对,前阵子刚从西边填湖回来,怎么,贵人车队缺向导吗?”

  小伙子很机灵,一看姜星火的衣着打扮就知道他不是纯粹的商人,身上儒雅的气质很难遮掩。

  “不缺,随便聊聊。”

  见他很机警,姜星火打了个哈哈,随口扯了几句。

  也就是工地管不管吃,有没有打骂之类的事情。

  得到的结果还算好,治水筑坝的时候,被雇佣来的民夫基本的伙食没有被克扣,但打骂还是免不了,不过据说已经很少有把人打重伤的事情了.总之,跟以前比还是有进步的。

  吃完饭,姜星火又到村口,忍受着大婶们奇怪的目光和捂着嘴巴的窃窃私语,与一位路过的正在挑粪的老丈攀谈起来。

  “老丈,今年治水,朝廷的征调情况怎么样啊?”

  那老丈放下担子,打量了一下姜星火,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笑着说道:“您是监河的御史吧?不瞒您说,您那几个同僚都来了好几回了。”

  姜星火:“.”

  姜星火终于明白,为什么他来到此地的一切遭遇都显得有些古怪了。

  合着巡河御史早就把这地方趟了好几遍了!

  不过这也不奇怪,此地直属于高邮州,又是京杭大运河沿线的补给点,左右都有湖泊,如果巡河御史不来,才叫怪事。

  不过老丈还是挺高兴的说了:“说实话,一开始听说要征调人力,村里人都有些担心,怕是跟以前一样又要出什么徭役。可后来听说朝廷不仅给工钱,还管饭,大家伙儿都乐坏了。这堤坝建好了,河水就不再泛滥,我们的庄稼也就有了保障,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姜星火又顶着大婶们奇怪的目光问了问,反应基本都一样,但不像是统一口风,更像是真实情况。

  黄河夺淮入海的治理非一日之功,需得上下一心方能成功,而今看来,百姓并不愚昧。

  黄淮布政使司的“黄淮”二字是怎么来的?事实就是,黄淮百姓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河水泛滥的困扰,而此次朝廷治水的政策也算是深得民心,堤坝建设从整体上看进行的也颇为顺利,最起码沿途的堤坝姜星火都打马去看过了,质量没什么问题,

  就在这时,一群税卒同样来到了村庄,这些后来培养训练出来的税卒并不认识姜星火一行人,他们只是按照新政的要求,挨家挨户地通知现在税收政策调整,尤其是户口累进税、分家公证税和士绅一体纳粮的事情。

  一时间,村庄里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敲门声和交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