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穿成年代文深情男配后第118节(1 / 2)





  夫妻二人背对背的躺在床上,谁也没开口说话。

  到了初八,巷子里有工作的人全部和年前一样开始了上下班。

  陈翠芳在赵礼辉三人一狗去上班后, 拿出布巾把头包上,然后戴上打扫卫生时用的围裙和袖套, 开始大扫除。

  除了赵礼辉夫妇的房间外, 陈翠芳把家里都收拾了一遍。

  倒不是不愿意打扫他们的房间,只是陈翠芳自己也是过来人, 知道小夫妻的房间属于他们的隐私,于是在叶归冬进门的第二天, 陈翠芳就私下跟她说以后他们的房间,自己就不打扫了。

  对比叶归冬和赵礼辉都觉得很舒服, 因为他们被尊重了。

  杨六婶提着篮子过来时, 陈翠芳刚把头巾拿下来, 站在屋檐下轻拍着上面的灰尘。

  “咋这么勤快, 都还没过十五呢,就开始收拾了。”

  陈翠芳招呼她进堂屋坐, 洗了手后给她倒了杯温白开,“闲着也是闲着, 而且我看这天估计是不会再下雪了,总想收拾收拾,心里觉得敞亮舒坦。”

  “你啊,就是勤快,”杨六婶把放在桌上的篮子推过去,笑盈盈地说道,“亲戚送来的地瓜干,家里本来就有,这送的也多,给你们尝尝。”

  “你不对劲,”陈翠芳微微挑眉,“说吧,什么事。”

  “真是的,也不让我装一装,”杨六婶微嗔道,“那我就直说了,你娘家那边不是有个堂侄女吗?”

  “哦哦,”陈翠芳立马明白她的意思了,“是,叫冬梅,怎么,想给哪家说亲?”

  “我娘家侄子!”

  杨六婶一拍大腿,“小伙子高高大大,是食品厂的工人,这不,到了年纪该说亲了,他爹娘就求到我这,想让我介绍姑娘,我就想起你娘家的冬梅,要不,让他们相看一下?”

  赵礼辉下班和叶归冬回家,就听陈翠芳问起杨六婶的侄子人品怎么样。

  “……娘,我是机械厂的啊。”

  怎么会认识食品厂的人。

  陈翠芳闻言比他还要惊讶,“上次你不是说出过一次外场?”

  “我出过好几次外场了,您说的哪一次?”

  赵礼辉挠头。

  陈翠芳一拍大腿,“就是有一次,你说有辆大车路过你们厂附近,结果出了点意外没办法动了,就求助到你们厂技术部,那个车就是食品厂的那次!”

  “哦哦,有这回事,”赵礼辉一下就想起来了,对一脸茫然的赵大根还有叶归冬说,“就我和汪时出的外场,那小子第一次出去,老大让我带着他去,手忙脚乱的,还被那个司机呛了那次!”

  “我记起来了!你说那个司机看到汪时手忙脚乱的,加上你们两个都比较年轻,所以不满意也不相信你们的技术,所以呛你们技术部不够意思什么的。”

  “但是跟着司机走货的那个年轻人却态度很好,还给你们送了烟。”

  叶归冬也想起来了,见赵大根还很迷茫,于是又特意解释了一下,“汪时是礼辉他们厂人事科汪科长的侄子,也是陈万生同志被调走后,补进来的技术工备用员!”

  “啥?你们六婶的侄子是礼辉他们部门的技术员汪时?”

  赵大根震惊,看向一脸无语的陈翠芳,“不是说小伙子是食品厂的吗?怎么在礼辉他们技术部,而且他咋姓汪不姓杨啊?”

  赵礼辉:……

  叶归冬张了张嘴:……

  她刚才应该没有把人说错吧?

  陈翠芳直接瞪眼,“我们说东你道西,我们吃饭,你把桌子都给抬走了!能不能好好听!”

  “咿,”赵大根轻咳一声,“那你们继续,我再听听,分分人。”

  陈翠芳深吸了一口气后,才转头对赵礼辉说,“……那个态度很好的年轻人,就是你们六婶的侄子。”

  “哦哦,”赵礼辉回想了一下对方的名字,“叫杨大义!”

  陈翠芳笑着点头,“就是他,你当时回来这么一说,我就觉得这个名字耳熟,后来看到你六婶,我一下就想起来了,她侄子就是这个名字。”

  “我和他就那回接触了一次,”赵礼辉摇头,“仅凭一面,我没办法下定论他为人到底怎么样,不过既然是六婶的侄子,人应该是不错的,不然她不能想和您娘家那边的姑娘结亲。”

  “是啊,如果她侄子是个不成器或者是品行不端的,那就不是结亲,是结仇了,”叶归冬点头。

  “是这个道理,”陈翠芳自然是相信老姐妹的人品,“不过礼辉还是帮着打听一下,我去你堂老舅家说的时候,心里也有个底。”

  “明白,”赵礼辉拍了拍胸口,表示这件事交给他。

  赵大根慢慢回过味来,“原来叫杨大义啊,我还以为是你们部门那个叫汪时的。”

  陈翠芳起身就走了。

  赵礼辉摸了摸鼻子,“爹,我和归冬去帮娘端菜,您把桌子擦一擦可以吗?”

  “当然!这种小事还用你说。”

  赵大根乐颠颠的去洗擦桌布了。

  叶归冬忍着笑,“其实爹刚才在犯困,听了一半就以为是汪时。”

  有种想要积极参与家庭会议,却发现自己精神不济,努力听了后,却只听到一半关键点便开口了。

  “他这两天比较累,”赵礼辉有些心疼赵大根,“纺织厂的活儿在开年后是最忙的。”

  吃晚饭时,叶归冬拿起公筷,使劲儿给陈翠芳夫妇夹菜,要不是他们碗里装不下了,她都不想放下筷子。

  饭后,赵礼辉继续撸从供销社带回来的旧报纸,他面前放着纸和笔,看到比较符合自己要求的信息,就拿起笔记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