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穿成年代文深情男配后第20节(1 / 2)





  “我也是这么想的,我不仅防我还阴了他们一把,”赵礼辉带着几分得意,把刚才他对陈万生说的话跟叶归冬说了,叶归冬掩嘴直笑,二人有说有笑地进了水井巷,遇见凑过来打招呼的邻居,赵礼辉就会和叶归冬停下来,然后向她介绍,该怎么称呼对方。

  叶归冬大大方方地招呼人。

  有些人的眼神止不住往她眼下的红色胎记看去,叶归冬还没说什么呢,赵礼辉就快速打完招呼,带着她往前走了,“不喜欢他们的眼神,咱们就早点溜,你要是想要盖住,我也有办法。”

  “不想盖,”叶归冬轻声道,“大姐之前得了一个遮盖胎记的粉膏,她帮我弄过一次,可我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总觉得别扭,我已经习惯它的存在了。”

  “不遮瞧着也是一种美,反正我很欣赏,你知道,我这个人面对你的时候,那满嘴都是真话。”

  叶归冬忍着笑,“谢谢。”

  他们到家的时候,赵大根和陈翠芳,还有赵礼红和柳向意都在灶房忙,听到赵礼辉的声音,几人整理了一下衣服从灶房出来,对叶归冬热情得不行。

  “饭菜都好了,来来来,端上桌就吃饭。”

  陈翠芳一挥手,赵大根他们就把饭菜端到堂屋来了,赵礼红还提出一壶酒,她笑对着坐在赵礼辉身旁的叶归冬道,“这是我婆婆自己酿的梨子酒,清甜也不醉人,归冬你一定要尝尝。”

  “好。”

  叶归冬从刚开始的有些不适应,到现在能平静地跟赵家人相处,也不过才十几分钟,赵礼辉还提起不在家的赵礼生,叶归冬笑着听他们说起那位不在场的大哥。

  柳向意的话不多,每次都是赵礼辉找他说两句,他才开口,不过眼神还是很温和,让叶归冬很自在。

  吃过饭又坐了一会儿聊过天后,叶归冬提出告辞,赵礼辉提着回礼,拿着电筒,把叶归冬送到叶家门口,“快进屋吧。”

  “我今天很开心,”叶归冬抬起头看着他道。

  “我也是,”赵礼辉咧嘴一笑。

  等叶归冬提着东西进了院子关上门后,赵礼辉才打着电筒往家里走。

  “他家里人怎么样?”

  叶妈妈和叶爸爸还在等她回来。

  “很好,”叶归冬勾起笑,把回礼放在桌上,端起搪瓷杯喝了口水坐下道,“看得出来,他们家人间的感情都很好,我和他的事,他们也写信告诉下乡的赵大哥了。”

  把自己介绍给每一个家人,这让叶归冬很有安全感。

  叶爸爸闻言笑着点头,“这赵大根在外为人木讷,可这次他们纺织厂大换血的人里面,却没有赵大根,可见这个人有些头脑,他只是不喜钻营罢了,这样的人家没有什么勾心斗角的事,日子过得自然就舒坦。”

  “他姐姐、姐夫也来了?”

  叶妈妈又问。

  “都来了,我还喝了姐姐婆婆酿的梨子酒,很好喝。”

  “难怪脸有点红,”叶妈妈闻言放心了,“既然你们两个人也有意,也各自见了双方家人,等下次找个合适的时间,我们两边的家长也该见面了。”

  “谈谈订婚的事。”

  叶爸爸点头附和。

  在这个年代,很多都是见一面没多久就结婚了,他们和赵家算是比较慢。

  叶归冬闻言脸更红了,不过她还是点头,“好。”

  赵礼辉回到家时,赵礼红正和柳向意在一个脚盆里泡脚,赵礼辉把院门一关,笑嘻嘻地凑过去,“姐,姐夫。”

  “你看他,”柳向意侧头对赵礼红道,“笑得像个小狐狸。”

  赵礼红扑哧一笑,“说吧,什么事?”

  柳向意也笑看着赵礼辉。

  赵礼辉轻咳一声,“那个梨子酒,伯母还有多少坛啊?”

  “估摸着还有二十多斤吧,”柳向意说,“我姥姥他们家有很多梨子,每年都会送好多过来,吃不完的都酿成梨子酒了,改天你来家里,我给你打五斤。”

  “那就说好了,”赵礼辉一点都不客气,“我不会空手来的。”

  “这是说的什么话?”

  赵礼红瞪眼。

  “这要是你们酿的酒,我才不会客气呢,可这是伯母酿的,我当然得有礼数了,”赵礼辉没有在他们面前说什么客气话,“我越有礼数,你们也越有面子。”

  这话把柳向意逗笑了,“你有心了。”

  他们几兄弟没成家之前,父母只是稍微偏心其中一两个兄弟,可他们成家后,这心就越来越偏了,还会因为他们的媳妇儿哪里没做好在家里骂架。

  梨子酒不值什么钱,可赵礼辉却愿意为他们夫妻做面子,这让柳向意夫妇心里都暖乎乎的。

  等赵礼辉进了堂屋门,就见陈翠芳对他招手,“老三,过来坐。”

  赵礼辉走过去坐下。

  陈翠芳和赵大根对视一眼,然后赵大根轻咳一声,“还是你来说吧。”

  “你真是,还一家之主呢,”陈翠芳嗔了他一眼。

  赵大根摸了摸鼻子,“咱们家的一家之主一向都是你才对。”

  陈翠芳扑哧一笑,回过头见赵礼辉盯着他们笑,赶忙整理了一下神情,有些严肃道,“归冬这孩子我和你爹都是没二话的,既然你们都走了礼,那我们做长辈的也不能干坐着,方才啊,我和你爹看了日历本。”

  赵大根递过来一个小册子,陈翠芳翻开后,指着其中一个被圈起来的日子让赵礼辉看,“按照你的休息日来看,下个月十五的日子比三十那天要好,你看看。”

  赵礼辉接过小册子看了看后,抬起头笑道,“那就十五那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