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节(2 / 2)


  顾念也猜到奶奶必定是想带着自己到刘家去探口风,提着鸭蛋出门的时候,特地往篮子里多塞了两颗鸭蛋。

  秦氏还不到六十,一辈子性烈,解放前给她妈打着裹脚,她能把她妈用裹脚布捆起吊房梁上,吓的她妈再也不敢让她裹脚的人。

  这一辈的老太太里头,那是脚程最快,最麻利的一个。

  跟着她下山,翻沟渠,顾念都有点儿追不上。

  虽说属同一大队,赵家在上阳坡,刘家在下阳坡,俩村子之间隔着三里路,中间还有一道深沟,所以这俩村的人并不怎么往来。

  妹代姐嫁,这事儿不论成不成都是不能叫人知道的,所以秦氏走路都专门避着大路呢,就怕有人瞧见了要嚼舌根儿。

  下阳坡村头第一户,门前不种菜,反而栽着两朵大牡丹,屋子后面全是果树的,就是刘家。

  门上光彩熠熠的挂着‘光荣军属’四个大字,门半掩着,听得见里面刷刷的声音。

  “马家妈妈在家吗?”秦氏高叫了一声。

  “哎呀,这不是……赵家奶奶,您咋来了。”家里,马菊英正在院子里晒着太阳做鞋子,见了亲家母家的老太太,当然很吃惊。

  俩厢一见面,自然要客气几句。

  马菊英把秦氏和顾念往院子里让着,见顾念提了一筐子拳头大的大鸭蛋,笑着接了过来,赶忙说:“你家情况也不好,有蛋不留着给自家娃们吃,这不过年不过节的,咱您老就上门了?”

  秦氏揽过顾念说:“你儿媳妇喂的鸭子,今年也不知道怎么的,鸡鸭都特能下蛋,您尝尝这蛋的味儿。”

  马菊英上下打量了一番顾念,俩家既做了亲,是给她最疼爱的三儿子当儿媳妇,她当然认识赵英芳。

  因为秦氏一句话,她心觉得鸡该是英芳喂的才对,但是怎么秦氏就把杏芳给带来了呢?

  “赵家妈妈您先坐,这是杏芳吧,来,到厨房里头跟我一起端馍走。”马菊英于是拉了顾念一把。

  俩人转进厨房,厨房里一股子的香油味儿,马菊英揭开笸子上的纱布,里面摞了一层子油润润的油饼子,个个里头包的红糖都往外露着呢。

  一张红糖油饼子切成四瓣,马菊英还得调点咸菜出来。

  顾念转身往墙上一看,厨房墙上么,只挂着一张照片,上面是一字排开三个军人,每个人的肩膀上都挎着一把枪。站在两边的两个也就是普通人而已,中间那个眉刚目毅,双目坚定的望着前方,透过黑白照片,那双锐利的眸子里都是满满的冷意和审夺。

  顾念一眼就认出他来了。

  因为在彼邻星,最高司令员是像神一样的存在,他的照片贴满了每个城市的每个角落。

  每天顾念要去早训,都要从他的巨幅照片下经过。

  而最高司令员,恰恰就跟中间那个人是长的一模一样的。

  “中间那个就是咱家向前,右边那个是向党,左边那个是向北,他俩其实没当过兵,到照相馆做个样子,只有中间的向前拿的枪才是真的,真枪就是不一样,是不是有杀气。”马菊英于是笑着说。

  顾念收回了视线,咬着唇笑了一下:“真不敢想象,婶婶您还这么年青,就有那么三个儿子了。”

  这一句可把马菊英可夸的,那叫一个舒心。

  当然,盛咸菜的时候她就顺带着问了几句,比如顾念的名字,书读到啥时候,在家都是干些啥的。

  顾念依旧时不时看一眼墙上的照片,当然也是一一回答。

  “赵家妈妈喝不喝茶,要不我给您炖罐罐?”马菊英把咸菜油饼子端到厅屋里,问秦氏。

  秦氏声音压的低低的,不知道说了句啥,马菊英原本笑嘻嘻的脸色立马就变了,转身看了顾念一眼。

  顾念连忙转头,假装自己在打量刘家厅屋里的陈设。

  但总之,她听得出来,秦氏是在跟马菊英说英芳想退婚的话。

  秦氏握着马菊英的手,苦口婆心的说着,但马菊英始终一言不发。

  最后,秦氏压低着声音又说了一句:“对了,我家英芳也快上班了,到时候我让杏芳她妈做一桌子菜,把你们也请一请,英芳的事情也真是麻烦了你们。我现在带来的这个,啥毛病都没有,就一个字,勤快,虽然说闺女换了,但是想给你家当儿媳妇的心思没变过,你们家要有啥心思,咱们的婚事成不成,向前啥时候回来,啥时候办,我们全家啥话都没有,都听你们的。”

  这意思就是大的一个想退婚,但可以考虑把小的一个嫁过来,私底下只有俩人的时候说,不伤大家的脸面。

  马菊英百般挽留着要吃晚饭,秦氏和顾念俩还是推辞着,就从刘家出来了。

  才走了几步,马菊英又在后头喊,却原来,她赶忙到后院摘了满满一筐子鲜梨,装在顾念刚才提鸭蛋的篮子,要顾念和秦氏提回家去。

  秦氏仍然不说话,顾念当然也不说话。

  俩人正走着,倒是碰上向阳公社的书记,刘向前的父亲刘大柱。

  当然,秦氏还得跟刘大柱寒暄几句,又把顾念推出去,跟那显摆自家开的正好的牡丹花似的,让刘大柱看了个够。

  刘大柱是向阳公社的书记,早晨忙完工作也才回家。

  一进门,见厅屋的炕上还摆着油饼子,顿时笑了起来:“今天孩子们都不回来,家里也没客人,你咋把伙食搞的这么好?”

  马菊英还在衲鞋底,顿了半天,突然就说:“娃他爸,咱家向前的婚事啊,怕是不行了。”

  “咋就不行了,三年前订的婚,上阳坡的赵英芳嘛,就是因为她跟向前订了婚,我才让咱家向党格外跑县教育局,等她一毕业就把她调到县一小去教书了,档案都调过去了,她要退婚?”

  “你只说你给赵英芳调了工作,你咋不说咱家向前出门三年,一封信都没给人赵英芳写过,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赵英芳不愿意啦,要退婚。”马菊英气鼓鼓的说。

  刚才秦氏来做客,本就不符常理,紧接着,秦氏打起含糊来,非得说鸭子是她儿媳妇喂的,当时马菊英就有点咂过味儿来了。

  三年前,刘向前突然要上前线,自己生的儿子自己了解,十六岁参军,不论训练还是执行任务,刘向前都是把命拼在部队上,一年一回探亲假,他还回回主动让给别人,不写信再三求他都不回家。

  马菊英和刘大柱也是为了让他在家里有个牵挂,在战场上能保护好自己,安全回来,才急着给他订的婚。

  三年未归,一心扑在部队上,回回要不是马菊英喊着,刘向前就不知道给自己的未婚妻赵英芳写封信。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