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被骗嫁给昏君之后第92节(2 / 2)


  用过早饭,她想起一事来,将其他人遣出去,单独跟葫芦说话。

  “太后宫里的李嬷嬷近来身子不太好,等下你带着药材去看看李嬷嬷,记得去时,避开一下人,不要太高调。”

  除非是当值,或者值夜的宫女太监会随着主子住在宫殿里。宫女太监自有地方住,王琼姿并不是让葫芦去清宁宫找李嬷嬷,而是让她去李嬷嬷住的地方找。

  葫芦想了想,道:“白天宫女都要当值,那里没人,我过会儿就去。”

  她带了一些人参燕窝等补品去看李嬷嬷,回来时又原封不动的带回来,对王琼姿说:“李嬷嬷除了精神不太好,其他看着还不错,只是她不肯收我的东西。”

  王琼姿沉吟半响,“那就算了。”

  葫芦继续道:“李嬷嬷说她打算出宫了,以往多谢娘娘的照顾,待出宫时再来向娘娘辞行。”

  王琼姿道:“其实我没帮她多少,承诺帮她找女儿,可是人海茫茫,她前夫家又搬了几次家,看来是找不到了。”

  不得不说,古代寻一个人真是非常非常难,李嬷嬷夫家住在京郊,本来是有邻居可以打听,谁知这块地方被某位勋贵看上了,几番手段,这地自然成了他家的,原来的邻居大多搬走。再有一些旁的说法,说是去了福建,王琼姿死马当做活马医,托了俞贺仪去打听,寻访多时,一点线索也没有。

  李嬷嬷心里过意不去,说这都是命,劳烦了皇后娘娘多时,让不要找了。找到下去不过是浪费人力物力,王琼姿只得打住。

  葫芦道:“李嬷嬷出宫后,您赏她一点银子防身就也够了。”

  “也只能这样了。”

  太后这人耳根子软,极容易偏听偏信,以往李嬷嬷在她身边会劝着一些,王琼姿也少些麻烦事儿,现在李嬷嬷出宫,送她一笔仪程,就当是感谢吧。

  李嬷嬷只推说身子不适,精力不济,无法再服侍太后,一力恳求太后让她出宫。太后使唤她习惯了,还在犹豫中,被建昌伯夫人的几句话打消了犹豫。

  建昌伯夫人道:“李嬷嬷这老货,年纪大了,心也歪了,听说还与皇后那边的人眉来眼去,这是嫌清宁宫不好,想要抱坤宁宫的大腿。”

  太后忙问:“还有这等事?”

  建昌伯夫人道:“要不她怎么总是替皇后说话。您这里又不缺人使唤,我看陈嬷嬷就很好,留着她做什么啊,趁早打发得了!”

  要是建昌伯夫人说李嬷嬷偷奸耍滑,太后估计不会信,但是事情与王琼姿扯上了关系,她不由得多想了想。虽然因为小太子的出生,太后看王琼姿稍微顺眼了那么一些,但是还是不够,无他,王琼姿把李逸惯得太服帖了,当皇帝的身边只有一个女人,就是先帝当年也有好几个嫔妃,还生出一个女儿来!或许太后没有察觉到,她心里对皇后有意思嫉妒在里面。

  她同意了李嬷嬷出宫养老。李嬷嬷出宫前去了一趟坤宁宫。

  王琼姿召见她,令葫芦送上仪程。

  李嬷嬷再三推辞,王琼姿一定让她收下,“你出了宫,又没个亲戚家人照料,要是身上再没银子,日子就难过了,还是收下吧。日后有什么困难,可以去报国寺荔枝胡同,我母亲是个慈心人,会帮你的。”

  李嬷嬷只觉得受之有愧,眼泪纵横,说不出话来,跪下来磕了三个头。

  见一个老人家这样,王琼姿心里不是滋味,让葫芦扶起她,“别这样,这于我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

  葫芦见李嬷嬷哭得不成样子,扶着她,笑道:“嬷嬷太激动了,我带您下去休息一下吧。”

  她扶着李嬷嬷往外走,走了几步,李嬷嬷突然回头,嘴唇翕动,大声道:“娘娘,我有话要对您说。”

  葫芦见机,忙守在门口。李嬷嬷道:“您要小心建昌伯夫人。”

  这话没头没尾的,王琼姿隐隐想到某件事,问道:“八月底皇上在西苑受伤,当时我离开宫里,清宁宫两次派人来想抱宁儿过去,这事儿是建昌伯夫人怂恿的?”

  李嬷嬷点了一下头,声音颤抖,“建昌伯夫人是个蛇蝎妇人,娘娘您一定要小心她。”

  作者有话要说:晚上还有一更,补昨天的更新。

  143、第 143 章

  李嬷嬷眼泪婆娑地说:“我女儿就是被建昌伯夫人给害死的!”

  王琼姿有点吃惊, 但是又觉得依着建昌伯夫妇的品行, 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年太后答应帮李嬷嬷找她的女儿,把事情交给建昌伯去做, 建昌伯费了一番功夫, 竟然真的找到了李嬷嬷前夫一家,于是就把这女儿接到家中, 打算过几日进宫时一同带进宫里。哪知道建昌伯喝醉酒, 不小心撞见了李嬷嬷的女儿,以为是家中的婢女, 拉到房里行了事。

  出了这事, 建昌伯夫人非但不替这小姑娘说话, 反而倒打一耙,说她狐媚勾引男人, 小姑娘想不开, 自杀了。后面建昌伯给了李嬷嬷前夫几百两银子,这家人没有追究这事, 当然也没法追究, 这样的事情在建昌伯眼里实在不值得一提,前夫家畏惧权势,又得了好处,一家人便远远地离开了京城。

  李嬷嬷咽哽道:“有一次建昌伯夫人来宫里,太后与她说起来被我不小心听到了,这才知道我可怜的女儿早已经不在世上。”

  王琼姿也跟着叹息,这确实像是建昌伯夫妇能做出来的事情。在这古代, 还做不到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即使是建昌伯,只要不要不犯十恶大罪,有太后在,李逸能没收他的财产,虢夺他的爵位,却不能要了他的命。

  她问:“这就是你要出宫的原因?”

  “我一个老婆子知道这件事,再没法留在太后身边服侍她了。我只恨恶人为什么不能偿命!”李嬷嬷恨恨道。

  自新皇登基这几年,建昌伯夫妇的日子一落千丈,到现在连建昌伯的爵位也没有了,在家守着几亩地过活。但是有当朝太后这个亲姐姐,日子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还不是天天吃香的喝辣的,有人伺候。李嬷嬷心里愤愤不平,却又无计可施。

  太后这些年来待她不错,李嬷嬷很感恩,可是在知道太后偏袒建昌伯夫妇后,她对待太后再也不能用昔日的心情对待。李嬷嬷一个老妪,畏惧天家权势,根本不知道也不敢报仇,只好向太后请求出宫,日后她要每天在佛祖面前跪求,希望害死她女儿的人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这种丧女之痛,而且眼看着仇人逍遥法外却无法报仇的心情,王琼姿为李嬷嬷感到悲哀,道:“太后在一日,建昌伯夫妇或许能够保住性命。若是有一日太后仙逝,建昌伯夫妇继续这样下去,绝对不会有好下场。”

  李嬷嬷喃喃道:“但愿如此。”

  女儿的死她渐渐接受下来,忽然道:“娘娘,我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告诉您。您信也好,不信也罢,虽然我有私心,但是我敢发誓,我说的都是真的。”

  王琼姿道:“你说吧。”

  李嬷嬷道:“我今日来就是想跟您说这事,只是刚才提起建昌伯夫人来,我想起了我苦命的女儿,故而多说了几句。我想要告诉您的是,当日正是因为建昌伯夫人的怂恿,太后才会想把小殿下抱到清宁宫。”

  “建昌伯夫人说,皇家自古就有祖母抚养孙儿的旧例,当年的先帝也是由祖母周太好抚养长大,她劝太后抱小殿下过来养,让小殿下更亲近祖母,因此太后才动了心思。连着两次派人来坤宁宫抱太子,只是因为葫芦姑娘紧闭坤宁宫,才没有得逞。”

  其实之前太后也提过把宁儿抱过去抚养,被李逸给拒绝了,没想到这次竟然趁两人都不在宫里玩阴的,要是真被太后抱过去,再想把孩子抱回来,说不定得费很大一番周折。

  古代的“孝”字真是害人啊,将人压得死死的,太后就仗着是李逸的亲妈使劲作吧,总有作死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