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84节(2 / 2)

  这条评论下面,很多人都在追问这个单人报告到底是什么。

  有沈然的粉丝扔了一条youtube的视频链接过去。

  关注着这条ins的人都赶忙点开视频来看。

  看完之后。

  “哦我的天哪,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天使!沈然也太漂亮了,我爱上她了。”

  “沈然真的好帅啊,一个年纪这么小的女孩子就能完美地掌控全场,而且她的英文发音太好听了,她的声音简直是被上天亲吻过。”

  “为什么我们国家没有像沈然这样厉害的天才,我太羡慕华国人民了,他们竟然拥有这样的天使!”

  “我们国家能不能重金请她过来这里学习工作?这样的天使一定会对国家做出很大的贡献的。我刚才查了查,发现之前在我们这里一瓶难求的青丝生发剂就是沈然做出来的,我真的太爱她了!”

  ……

  ins上一堆外国人简直花式吹着彩虹屁,出着各种各样的主意,恨不得让沈然现在就过来他们的国家学习生活。

  而且沈然年纪这么小,竟然就发了《科学》这样的期刊,前途简直不可限量啊。

  微博上的人翻墙围观结束,又带了一堆截图回去。

  国人简直面面相觑。

  他们在这里声讨了半天、鉴定了半天的“是不是科研人员”,在国外竟然这么受欢迎……

  而且,他们看着ins上面讨论得热火朝天的“如何让沈然来他们的国家”,就忍不住一阵心虚。

  虽然沈然很早以前就在《全民知识竞赛》上面说,她不想出国,愿意为了华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希望能给华国的未来做出自己的贡献。

  但是……

  想想沈然出名以来在微博和各大论坛里经历的几场舆论风暴,想想沈然到现在都没有发过的微博,再对比一下国外ins上几乎一致的好评和赞美……

  如果是他们,他们会怎么选择?

  一想到这里,微博所有的人都沉默了。

  沈然今年才18岁,竟然就已经发了《科学》这样的期刊,研发出了让世界上很多人受益的生发剂,还进了实验室做起了全息技术的项目。

  这一年多来,她竟然就做了好几件大事,还有精力画出一部好的漫画来。

  这样一个一看就知道未来能做出更大贡献的科研人才,或者说是科研天才,如果因为他们的言论伤害而真的选择去了国外,那么他们……

  可是真的罪人啊。

  这么一想,他们内心就更加惶恐了。

  这个营销号的微博一发出来,就立马登上了热搜。

  沈然的粉丝们为了沈然奋战良久,猛地看到普利斯特教授这条堪称可以直接翻盘的ins,简直都快要哭出来了。

  “我们家小姐姐太棒了!我永远爱小姐姐,小姐姐你真的是科研天才!”

  “天哪那真的是《科学》吗……而且还不是增刊啊卧槽,我一个博士师兄发了增刊都被我们崇拜了好久,结果然然今年大一就直接发了正刊,我真的跪了,女神你到底是哪来的天才啊我服气了!”

  “哈哈哈我简直仰天长笑,让你们说我然然女神没有什么科研成果,这是没有科研成果吗?哪个没有科研成果的人能直接发《科学》的?还有@搞物理的博士v,看到了吗?你拿来炫耀的合照,直接这么夸我们然然了,你倒是继续说啊?”

  ……

  他们的女神真的是太棒了,永远不需要他们多做什么,她自己就能狠狠地给那些找事的人一巴掌,让那些人无话可说。

  喜欢沈然真的是一件爽到爆炸的事情!

  而那些一开始还在肆无忌惮地嘲笑沈然的人,这个时候要不然保持沉默,要不然就开始惶惶不安。

  他们都忍不住开始思考,沈然是不是真的对微博网民失望了,所以才始终没有发微博、也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

  那沈然这个时候再看到ins上外网网民的态度,又会怎么样?

  而这个时候,一个知名记者在微博上传了一段音频。

  记者周与v:“作为一个记者,我真的很不喜欢网络暴力,更同情无缘无故遭受网络暴力的人。道德制高点永远不是你道德绑架别人的缘由,科研工作者也应该可以拥有自己的爱好。我们总是在享受着科研人员带给这个世界的变化,在表面上说我们很尊敬他们,那实际上呢?还是那句话吧,没有真正的调查,你永远没有发言权。这个女孩子真的很棒很棒,她才18岁,可是她比我们很多人都要清醒理智很多。希望她可以带给你们更多的思考。”

  后面上传了一段视频,但是没有影像,只有声音。

  是他今天采访沈然的电话录音。

  当然,别的记者都没能采访到沈然,这个记者则是丛青辞的朋友,千方百计才能采访到的沈然。

  录音很清晰。

  大家纷纷点开了这段视频。

  “你好,请问是沈然吗?我是记者周与,如果可以的话,我想问你几个问题。”

  电话那边沉默了一下,才传来女孩子清脆悦耳的声音:“嗯,行。”

  “第一个问题,你对今天‘搞物理的博士’发表的言论有什么看法吗?”

  周与很直接,没有多说什么废话,直奔主题。

  女孩子轻声笑了笑:“科研人员也是人,谁都没有办法剥夺我画漫画写剧本的爱好。我会努力做好每一件事,也相信我自己可以做好每一件事。还是希望大家不要总是关注我在做什么,多关注我的作品吧。”

  “第二个问题,沈然,你真的发了《科学》期刊吗?”